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三十七章 鄰村爭水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兩個村子靠同一個山,靠同一個水,利益之下兩村之間的爭端也就不可避免。山還好說,那麼大,隨兩個村怎麼折騰都夠,但是誰就不行了,兩個村種田就靠清溪這條溪水了。

  上河村在上游,下河村在下游,兩個村子世世代代靠著這條溪水灌溉。但是,莊稼需要澆水,或者是乾旱的時候,這條清溪水量就不夠用了。以前每當這個時候,上河村就會截斷清溪,緊著他們村子灌溉,下河村就不幹了啊,水量本來就小,你還給截斷了,我們村一滴水都得不到,莊稼田地都乾的顆粒無收,自然是不行的。

  於是乎,一個村子要截斷,一個村子不讓截斷。你今天截斷,明天我就帶人去把你截斷的挖開口子放水。達不成一致,兩個村子就開始武鬥起來,糞叉、棍子、鋤頭、鐵鍬噼裡啪啦,上去一通大亂鬥,打急眼了就收不住手了,血腥、死傷、仇恨也就接踵而至。以前每年兩個村因為爭水都會死傷十餘人,甚至事後吃虧的人家因為尋仇還會零零星星爆發爭鬥,再造傷害。

  兩村子的村老覺的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死傷這麼多人,給自己村子造成的損失太大了,搶來搶去莊稼也誤了水期減產頗多。

  兩個村子的村老里正在一起一合計,為了避免無辜傷害,就定下了一個遵守至今的爭水傳統。

  5歲到10歲之間的孩童,兩個村子各出三十個孩子,參與兩村爭水。這樣不管這些孩子怎麼爭搶,都不會造成多嚴重的傷害,最多也就是在床上躺一兩天就能又活蹦亂跳了,不像是大人爭搶非死即傷。

  六十個孩子爭水也是有一套規則的,不然怎麼判斷輸贏。

  兩個村子各有十面旗子,一攻一守,守方在一個小山坡上,攻方在山坡下,由功方去山坡上搶對方的旗子,一炷香的時間,能搶到幾面旗子就是幾面旗子,搶到後交給本村村老。一炷香後,雙方互換陣地,攻守易位,功方變守方,守方去進攻搶旗,也是一炷香時間,能搶到幾面旗子就是幾面,搶到後也是交給本村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