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七章 進山

  陳氏看著小兒子,氣的牙疼,又沒怎麼用力打你,卻偏偏叫的跟殺豬一樣,這個小王八蛋!你以為進山是好玩的嗎,山裡面不知道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呢。

  “他娘,要不讓小彘跟著吧,反正我也就是在山外圍,不往裡去,沒什麼危險的。”朱守義小聲道。

  陳氏一個眼神瞪過去,朱守義立馬低頭不吱聲了。

  不過,最終陳氏還在在朱平安死纏爛打之下點頭同意朱平安跟著進山了,只是不免叮囑了很多:不要亂跑,要乖乖跟著你爹;不能亂吃東西,你爹說能吃的你才可以吃;不要逞強抓兔子……

  下河村就在臥牛山的山腳下,這個臥牛山並不是現代的那個北京於河北交界的那個臥牛山,而是大體於安徽、湖北一帶,在明朝位於湖廣佈政使司(省)。

  臥牛山形似臥牛,故名臥牛山,它橫臥在蒼山密林前,猶如一頭蒼老的巨牛,脖子伏在南面為山巒,頭上兩個高大的山峰像是牛角一樣,山間流出兩股山溪在下巴出匯成一條清溪,與對面群山遙遙相望。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在得道成仙前騎一頭青牛,拖一架木板車出函谷關傳道授學,老牛耳濡目染靈性漸長。老子得道成仙時,並沒有像後世漢武帝時期淮南王劉安那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子一氣化三清得道孑然一身獨自飛昇而去,青牛在後面苦追不捨,如夸父追日一樣,不眠不休直至精疲力竭,兩眼含淚匍匐臥倒在地,身體化為山巒,眼淚化為山溪匯成清溪……

  這就是下河村老人口口傳承的臥牛山傳說。

  臥牛山的外圍低矮山區走來了一大一半大一小三個身影,陽光透過層層濃密的樹葉灑射到三人身上,留下斑駁的爪牙樹影,山地崎嶇不平道路不暢,雜草灌木叢生的小路上滿是碎石草叢還有落葉,腳步踩在上面,沙沙做響。

  這三人正是朱平安還有他的父親朱守義、哥哥朱平川,朱守義和朱平川背的都是大揹簍,另外朱守義還在腰間別了一把砍柴刀。明朝對冷兵器管制要鬆一些,弓箭、刀、弩都允許民間擁有,只是鎧甲火器嚴格管制而已。所以朱守義也帶了一把砍柴刀,因為家裡也不是專職的獵戶,所以弓弩是萬萬沒有的。朱父獵戶的水平也就是下套捉些小型的動物而已,至於彎弓射鵰什麼的完全一竅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