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騰雲

謝廖夫沒有回應質疑,而是直接從衣兜裡掏出筆記本,拿出鉛筆就在空白紙頁上花了一些簡單線條:

“衝壓發動機和噴氣發動機的組合想必大家都清楚該怎麼做,wCr09的設計拿來就可以,氣尖發動機的燃燒室就放在組合發動機的尾噴口。

我們使用環形氣尖發動機,將圓形噴口的中間增加紡錘體,這不會太影響大氣層內做工,然後再想辦法把渦噴部分的核心機作為氣尖發動機的一部分,這樣把組合發動機的質量控制在3噸左右,氣尖發動機工作時能產生15噸以上推力。”

作為聯盟培養的科學家,謝廖夫的畫圖功底讓人見了都不得不佩服,幾個專家傳閱了筆記本,對這個年輕人有了嶄新的認識。

這樣的謝廖夫,確實能對得起一些他的高位了。

過了一會兒,才有三院的專家感嘆道:

“太複雜了,太難了,航空部分就是個大難題,另外,環形氣尖發動機其實還基本處於理論狀態,以前的驗證機工作非常不穩定,比起鐘形噴管複雜太多,而且死重呢?氣尖引擎小噴管很多,要簡單、耐用,這不是小問題。”

佘院士交叉雙手,顯然也是在認真思考:“但是,一種發動機、一種燃料,確實能做到可怕的低廉價格,單級入軌的方式有很多種,但這確實是最便宜的,真的很便宜。”

謝廖夫再次拿過筆記本,幾下就有一大型的三角翼飛行器躍然紙上。

“最大起飛重量200噸,10臺新型組合發動機,在加速到10馬赫的時候啟動氣尖引擎,可以搭載20名乘客或者2名飛行員與3噸左右的散裝貨物,入軌質量50噸左右,能搭載3噸有效載荷,這樣的飛行器,足夠實現廉價太空人員運輸服務了。”

各專家在心中一算,那麼最終入軌的質量就達到了起飛重量的25%,這個載荷係數高到嚇人,10臺發動機在氣尖引擎狀態下至少要工作240秒,每秒鐘每臺發動機在輸出25噸推力的情況下消耗不到55公斤燃料,這對氣尖發動機的要求很高,要把甲烷發動機的比衝提高到驚人的地步才行,甚至可能比衝要逼近氫氧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