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愛 作品

第一百九十九章 沒有一絲絲改變


                 媒體日對有的人來說,是向外界表達志向的機會,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向外界抱怨的機會。

  奪冠之後,雷·阿倫大概有95%的喜悅和5%的不滿。他的愉悅之情來自冠軍本身,而不滿則在於飛身上。

  大部分奪冠的球隊都有主角,如果出現了找不到主角的冠軍球隊,只能證明一件事,這支球隊的主力球員實力均衡,沒有顯而易見的巨星,而這樣的球隊註定不為媒體所喜。

  雄鹿則不可能免俗,因為他們隊內擁有一個符合所有傳統體育英雄敘事的主角。

  出道就硬撼體育界最高的山,並在與對方競爭的過程中佔據優勢,導致體育界的高山不得不以交易的方式結束這場競爭。被交易,意味著被東家拋棄,只有快速的證明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打擊做出該決定的人和組織。

  結果,他第二個賽季就拿下mvp,並帶領球隊奪冠。

  這樣的存在註定會成為媒體的焦點,哪怕他在密爾沃基打球,第四權依然關注他的一舉一動。

  同樣是冠軍,于飛贏得了一切,而雷·阿倫他們對外界來說,就只是冠軍而已。可冠軍對於飛來說還意味著業內最高的代言合同和難以估量的商業價值以及輿論的吹捧。

  世人都知道于飛等於雄鹿,但問題是,他只在雄鹿打了一年。

  雷·阿倫認為,他和其他人的貢獻理應受到尊重與重視。

  然而,事與願違。

  于飛的名字響徹了一個夏天,他是新的超級巨星,球迷喜歡他,媒體跪舔他,贊助商追著他,而其他人呢?

  “我認為弗萊打出了一個偉大的賽季,他值得他所得到的一切,但其他人的表現不應該被忽視。”雷·阿倫說,“我們是一個集體,少了誰都不行。”

  雷·阿倫的種種表現解決了于飛的一個困惑。

  有段時間,于飛研究喬丹研究得入魔,聯想到皮彭在飛人的陰影下如此煎熬,是不是因為他更晚進隊的關係?如果他比喬丹更早進入公牛隊,被球隊狠狠折磨之後,再喜迎紫微星的降臨,情況是否會有所不同?

  雷·阿倫的反應給於飛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樣板。

  理解是不存在的,接受也是不可能的,人心既不可接受考驗,也無法承受落差。

  除非你是大衛·羅賓遜。

  但大衛·羅賓遜只有一個,即使是羅賓遜這樣的人,也必須遇上鄧肯這樣的良配方才可以善終。

  相比雷·阿倫,于飛更喜歡邁克爾·裡德的表態。

  裡德對《密爾沃基哨兵報》的記者說:“我們都在弗萊的羽翼下打球,我的意思是,只有在弗萊身邊,我才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他是我們這一代的魔術師約翰遜,即使是一個小學生在他身邊也會變得更好。”

  裡德表現出了粉絲一樣的崇拜,這說明他認可於飛的領導嗎?

  于飛喜歡他的態度,但真相未必如此。

  重要的是他面對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新賽季,你的目標是什麼?”

  裡德帶著強烈的渴望說:“我認為我上賽季證明了我作為一名主力球員的價值,我可以承擔更多責任,作出更多貢獻,我需要的只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