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愛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世界冠軍


                 如果說第二節是艱苦的,那麼第三節便是壓抑的。

  這種壓抑感屬於雙方,每個參與比賽的人都覺得面臨著難以喘息的壓力。

  馬刺堅定地要把比賽變得醜陋。

  波波維奇給球員下達的指令是:“每個回合都要有人倒地,如果倒地的人是弗萊·於,就說明我們完成了一個出色的回合。”

  如果有人在場上犯錯,永遠憤怒,永遠充滿能量,永遠敢於向球員發出駭人咆哮的波波維奇會讓他的吼聲傳遍球場。

  前馬刺球員,同時也是馬刺隊比賽的解說員肖恩·埃利奧特對波波維奇有種不可言說的信賴:“你很難通過這場比賽來決定蒂姆和弗萊誰更好,但我相信所有人都看得出來pop是更有影響力的教練!無論誰犯錯,pop都會表現出我們已知的瘋狂,這是馬刺最特別的地方——pop可以執教球隊裡的每一個人。相信我,不是每一個教練都有這種權利。”

  說完,埃利奧特意味深長地看了遠處的喬治·卡爾一眼。

  于飛是雄鹿最大的x因素。

  他之於雄鹿,就像基德之於籃網。

  這種為球隊帶來巨大變化的球員往往擁有凌駕一切的權力。

  這是馬刺系的專業人士認為雄鹿不可能戰勝馬刺的原因。

  因為當於飛犯錯時,雄鹿沒有糾正錯誤的能力。

  也許,于飛應該感謝喬丹。

  當他在以“反邁克”的形象出道,喬丹身邊的人便不厭其煩地向外界講述他有多麼不可指導。

  “反邁克”的叛逆,“下克上”的行徑代表著可怕的自我意識過剩,來到雄鹿之後對喬丹和奇才不加掩飾的仇恨證明了他是個睚眥必報的惡徒,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在掌權後虛心接受指導、

  他是喬丹之後的喬丹,這是他和喬丹鬧翻的唯一原因。

  同性相斥嘛,很難理解嗎?

  時至今夜,于飛在贏下天王山之戰後對聖城記者說的那句話依然迴盪在阿拉莫,但沒有人真的把它聽進去。

  于飛在一次進攻中幹拔三分不中,籃球打鐵出界。

  雷·阿倫批評道:“你眼裡還有別人嗎?我明明已經得到了空位!”

  “我的,”于飛沒有為自己辯解,“下個回合傳你。”

  雄鹿的下一個進攻回合,雷·阿倫的三分同樣打鐵。

  于飛沒有責怪他,這就是這場比賽的特色,可怕的對抗消解了所有人的手感,以至於雙方的投籃命中率都低得可怕。

  第三節,馬刺的最後一攻由鄧肯來執行。

  鄧肯已經打出了萊特納三次犯規,泰隆·希爾的四次犯規和安東尼·梅森的五次犯規。

  只要他在低位拿球,雄鹿不包夾的話,只靠單防根本攔截不下他。

  這一個回合,于飛快速收縮進籃下。

  而鄧肯也在包夾形成的瞬間把球傳向外界——斯蒂芬·傑克遜,目前為止11投3中,他投出了馬刺第三節的最後一球。

  那是一記三分。

  “唰!”

  誰說鄧肯是石佛?傑克遜命中三分時,他不自覺揮出的拳頭充滿激情。

  61比64

  馬刺領先3分,這節比賽還剩11秒。

  打到現在,鄧肯和于飛一秒鐘也沒休息過。

  他們都知道自己必將打滿全場。

  于飛回頭,對萊特納說,“注意我的手勢,準備做擋拆。”

  萊特納一句話也沒說,默默地將球發出去。

  他看了眼前方的21號,再看了看身邊的44號,無論是球風、位置、打法、個性,這兩人都是彼此的反面。可不知為何,他卻發現了于飛和鄧肯身上無數的相似之處。

  團隊、負責、冷靜、可靠、瘋狂的好勝以及幾乎難分高低的球場貢獻。

  鄧肯打爛了雄鹿的內線。

  而於飛,也同樣撕碎了馬刺的外線。

  為了給於飛上對抗,馬刺的側翼犯規數大大增加。

  目前,斯蒂芬·傑克遜和布魯斯·鮑文都是四犯在身,只上場不到10分鐘的吉諾比利在於飛身上送出三次犯規,大衛·羅賓遜更是被于飛打出四次犯規,幾乎不能在場上給鄧肯帶來幫助。

  于飛運著球,萊特納準備擋拆。

  就在他靠近傑克遜的時候,卻看見於飛揮手讓他走開。

  iso?

  萊特納停止了思考,本能地向外拉開,于飛則在傑克遜面前連續變向後橫拉,急停,撤步,壓哨出手。

  “唰!!!”

  64比64

  于飛狠狠地瞪著鄧肯,雖然沒說垃圾話,但意思很明白。

  無論伱要做什麼,我奉陪到底!

  被遺棄的天才,受人尊敬的領軍人,他們給這場可怕的比賽注入了所謂的觀賞性,為職業籃球帶來了久違的史詩。

  無論他們誰贏到最後,都象徵著在自己的宿命中獲得了應得的的勝利。

  abc再次掛出兩人的數據。

  弗萊·於,26分10籃板9助攻2搶斷4蓋帽,命中率46%。

  蒂姆·鄧肯,19分15籃板7助攻1搶斷7蓋帽,命中率47%。

  喬治·卡爾目瞪口呆地看著數據統計,于飛的表現遠超他的想象,但鄧肯在內線的統治力強得可怕。

  卡爾用餘光瞥了一眼于飛,他正在喝佳得樂。

  “弗萊,你需要休息嗎?”卡爾問道。

  于飛說:“鄧肯比我累。”

  卡爾明白了。

  于飛要繼續打,這意味著雄鹿需要賭上一切。

  雖然對他們來說,還有第七場這個保障。可現在就是拿出所有賭注的時候,馬刺更有經驗,鄧肯在攻防兩端的影響力更強,如果懸念維持到第七場,在今晚拼光子彈的于飛還能在第七場拿出同樣的狀態嗎?

  缺乏經驗,也從未在季後賽裡經受過這等考驗的雄鹿面對總決賽第七場會不會在壓力面前崩盤也很難說。

  馬刺想要絕處逢生,但雄鹿何嘗不是殊死一搏,搶七的風險不可控,盡一切力量在第六場結束戰鬥才是最好的結局。

  雄鹿用於飛、裡德、斯普雷威爾、萊特納和加祖裡奇的陣容打第四節的開局。

  這不是雄鹿的全主力,因為雷·阿倫狀態不好,而梅森犯規太多。馬刺那邊,換上的同樣不是全主力陣容,雙方都把決勝時間推遲到了最後半節。

  陣容不全,但防守強度大,對抗激烈,對核心球員的封殺力度高的特性依然存在。

  于飛不拿球就有人來和他肉搏,拿球就夾擊。

  鄧肯也是,每次持球都需要面對兩三個人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