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愛 作品

第七十九章 渴望幸福,但請自求多福

  甚至,于飛完全可以把它作為懲戒對手的手段。

  比如給某個根本不正眼看待自己,像個他媽的天王巨星一樣嬉戲比賽的傻逼一點教訓。

  保羅·皮爾斯還在笑,絲毫沒有注意到于飛眼中有滿滿的惡意。

  重新發球的凱爾特人讓安託萬·沃克單打誇梅·布朗。

  作為凱爾特人的大當家,沃克今晚的表現遠不如皮爾斯亮眼。

  但如果因為他在防守端的負作用便輕視他的話,是要吃大虧的。

  布朗並未把沃克的進攻放在心上,結果被人用一招頂人轉身運球急停拋投打板完成了終結。

  “有什麼了不起的,這一招我也會。”

  現在的布朗只敢在於飛面前說大話。

  嗯,于飛相信他練習的時候可以做到,但在實戰中,他大概率會因為性感的小手無法控制住球而導致進攻失敗。

  隨著喬丹坐到柯林斯的身邊,于飛確信他會在第二節的時候直接上場,那就是自己下場的時候。

  “誇梅,做個45度角的擋拆內切。”

  于飛吩咐之後,過了十秒左右,布朗照做了。

  凱爾特人的禁區旋即出現了真空區域,只有布朗一人,于飛果斷送出吊傳,助攻布朗扣籃得分。

  23比21

  第一節剩下12秒,凱爾特人快速過半場,皮爾斯要來球,單挑于飛。

  “你根本防不住我!”

  說罷,皮爾斯瞄準了于飛故意漏出來的破綻,猛起一步,佔據有利身位後託球跳起。

  保羅·皮爾斯沒想到的是,于飛從始至終就沒有想過好好防一球。

  他要做的是——

  于飛從皮爾斯的身側起跳,並將整個重心壓到對方的身上,狠狠揮出手,連胳膊帶球統統打掉,並讓空中的皮爾斯失去重心,重摔在地。

  “#¥%#%……”

  于飛轉身朝方才那個把自己的搶斷吹成犯規的裁判喊道:“這他媽才是犯規!”

  原本這個接近惡意犯規標準的犯規只被吹了普通犯規,這一聲吼完,裁判追加了于飛技術犯規。

  暴走的皮爾斯還沒找到于飛幹架就被人拉開了,于飛也被道格·柯林斯換下,艦隊中心裡坐著18000名觀眾,對於飛的惡劣行徑發出強烈不滿。

  噓聲,咒罵,都有

  “太可惡了,這個年輕人應該被驅逐出場!”凱爾特人名宿湯姆·海因索恩大喊,“我不想在這場比賽裡再看到他了!”

  道格·柯林斯失望地看著于飛:“你好像完全沒把《聖經》的訓誡看進去。”

  “訓誡的事交給耶穌吧。”于飛冷笑道,“我的任務是讓他在夢中和耶穌見面!”

  第一節最後幾秒鐘,喬丹再度上場。

  按計劃,他本來是要在第二節才出場的,但于飛的“失控”打亂了柯林斯的佈置。

  柯林斯不知道于飛為什麼生氣,但喬丹知道,因為出場時間,和皮爾斯的輕視態度。

  作為一個競爭者,于飛認真對待每個對手,皮爾斯想在喬丹身上得到的東西,也是于飛想要的。

  因此,于飛極其嚴肅地面對皮爾斯,結果呢?皮爾斯嬉皮笑臉地打球,像朋友一樣說垃圾話。

  于飛和他沒有那麼熟,于飛也不想和自己的對手親近。

  從這一點來看,喬丹認為于飛和自己很像。

  不過,喬丹為于飛從未主動向他示好而不滿,這是他至今壓著于飛,不讓他打首發的原因。

  作為一個菜鳥,你可以心存驕傲,可以有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可以因為年輕而對老將表示不敬,但絕不能不知道誰是球隊的主人。

  于飛不知道,或者說他不承認。

  喬丹既是球員也是老闆,他就是主人。

  于飛不認他這個主人,入隊至今沒有主動和他說過一句話,開過一個玩笑,甚至沒有虛偽地關心過他的腱鞘炎傷勢。

  這種漠視比誇梅·布朗的軟弱與無能更讓喬丹生氣。

  今天賽前和于飛交過手後,喬丹逐漸搞懂了對方的心思。

  于飛想和自己競爭,他不會低頭,不會表現出謙卑,不會有任何菜鳥的自覺,他想要的不只是首發,還有球隊的掌控權。

  這與道格·柯林斯的判斷一致。

  于飛有野心,喬丹應該高興。

  但他今天發現自己可能無法在球場上統治于飛。

  那麼這件事情就變得微妙了,他要像給魔術師讓位的天勾一樣讓出自己的地位嗎?

  如果非要做出一個選擇,喬丹寧願當1992年的拉里·伯德,他要驕傲地走到最後,至於于飛,讓這個狗日的菜鳥像雷吉·劉易斯一樣去死吧!

  于飛下場後,布朗的狀態也快速下降。再沒有人給他做球,喬丹的指揮夾雜著咒罵,讓他如履薄冰。很快,布朗被換下了。

  “歡迎回來!”泰倫·盧搞笑地說,“這兒永遠是你的家!”

  于飛也戲謔地問道:“你和邁克爾搭檔的時候怎麼像突然不會打球了一樣。”

  布朗用一句完美符合無藥可救的y世代廢物的話回答了于飛:“因為邁克爾不讓我做自己。”

  “噓,不可直呼長者的名字,要叫老闆。”

  史蒂夫·懷奇興致勃勃地觀察著場下的年輕球員對喬丹的抱怨與玩笑,然後,場上的喬丹就像戰神一樣,恢復了開局的表現。

  只要有體力和手感,喬丹依舊是個難以對付的球員。

  凱爾特人在第二節領教到了。

  被于飛搞了心態的皮爾斯反而失去了首節的活躍,面對喬丹連連吃癟,反而是凱爾特人的大當家站了出來。

  可是,喬丹仍然是場上最閃耀的那個。

  靈性反跑後空中接力上籃;

  油漆區正中央位置接球轉身跳投;

  標誌性地交叉步運球急停跳投。

  他又找回了狀態,並用復出以來的最佳表現證明自己依舊是球場的統治者。

  皮爾斯受挫,沃克聲勢不及,喬丹彷彿從未離開過一樣。

  史蒂夫·懷奇回想起年初他在奇才隊辦公室裡聽喬丹談論他對比賽的渴望。

  這不就是他回來的原因嗎?

  職業運動,尤其是籃球,之所以與幾乎所有其他運動項目如此不同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只有nBA這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頂尖聯賽。因此,頂端的空間極其有限,窄得像漏斗,頂端只能留給一個球員。因此,它完全不像好萊塢的娛樂產業,比如電影行業,總是有足夠的空間給偉大的老演員和未來可期的新演員:帕西諾和德尼羅可以與老成的尼克爾森和霍夫曼共存,更年輕的西恩·潘、丹澤爾·華盛頓和羅素·克羅等明星不會佔據他們的生態位,好萊塢永遠不會拒絕新星上位,他們允許這些人在同一個萬神殿中存在。

  而nBA,從麥肯時代就誕生了一條永恆的法則:必須有人倒下,才能有人崛起。那些處於頂端的人只有通過打敗競爭者才能保持地位。24秒摧毀了麥肯,拉塞爾年復一年地統治張伯倫和西部,魔術師贏得了黑白之爭,而最特別的是喬丹。

  斯特恩所統治的聯盟和喬丹的團隊莊嚴地講述著喬丹對球隊理念和勝利的承諾,由此掩蓋了一支足以奪冠的團隊對超級巨星的重要性。最終,這一切宣傳鑄就了喬丹的神像,就像所有取得成就的籃球運動員一樣,每個人都被迫以喬丹的標準進行比賽,如果沒有統治對手,如果不能在最後時刻接管比賽,如果你逃跑了,如果你走了捷徑,那麼你永遠不是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