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愛 作品

第十三章 一切都在於飛身上

自1983年以來,加里·史密斯一直為《體育畫報》工作,可以說是畫報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7年來,史密斯平均每年至少為畫報撰寫四篇長篇人物專題文章。



他有14篇文章入選了《體育畫報》的世紀精選,是所有作家裡最多的,其中,他在1996年為泰格·伍茲所寫的文章,被評為20世紀最佳體育文章。



一直以來,史密斯都是體育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如果不是因緣巧合地來到西雅圖度假,也許他根本沒有機會聽到于飛的名字,更不會起了現場看比賽的心思。



結果大大出乎史密斯的預料。



單論比賽質量,于飛今天的對手可以說不值一提,但見過無數巨星的史密斯認定了于飛是未來之星。



他決定對這個年輕人進行全方位的持續觀察。



正好,他今年還要為《體育畫報》寫一篇文章,編輯讓他自由發揮,他正愁找不到題材。



于飛出現了。



天賦異稟,進步神速;



橫空出世,璀璨如星;



亞裔美國人的身份可能是于飛身上最獨特的標籤,這讓他擁有了伍茲式的特殊標籤。



同時,他像那些縱橫體育界的超級巨星一樣,擁有籠罩房間的能力。



這一天,史密斯沒有主動上去和于飛打招呼。



比起近距離地接觸于飛,他更想看看這個孩子在名人的壓力面前是如何表現的。



這也是衡量明星的標準。



大約四年前,紐約高中籃球界同樣出現了一個名叫裡奇·帕克(richieparker)的籃球奇才,他本有大好的前途,卻在成名之後胡作非為,最終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犯了弓雖女幹罪),以至於身敗名裂,前途盡毀。



史密斯沒想到的是,打出了一場漂亮的比賽後,于飛沒有急於和那些遠道而來的大學教練們聊天。



他甚至沒有和人打招呼就走了。



彷彿現場這些人對他根本不重要。



“你好,教練,我是《西雅圖時報》的記者,請問我可以採訪一下弗萊嗎?”



《西雅圖時報》?那可是肯特城附近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了。



應付記者的是肯特·梅里迪安高中的助教昆特·狄米歐。



狄米歐告訴記者:“不好意思,弗萊今天不會接受採訪,因為他急著回家吃豬排飯。”



沒有一個高中明星會拒絕大報紙曝光的機會。



可是,比起增加自己的曝光度,于飛更想趕著回去吃一頓史密斯不知何味的豬排飯。



從於飛的緊迫性,以及他所放棄的事務來看,可以想象他對豬排飯的重視。



然而,狄米歐並沒有把話說死,他是個聰明人,“不過,如果你明天有空的話,可以來k-m,也許弗萊會同意跟你做個專訪。”



聰明,專訪要比賽後採訪更加正式與嚴肅。



《西雅圖時報》的記者同意了。



加里·史密斯沒有出面,按照自己原來的計劃,他默默地在一邊觀望,然後和那個時報的記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