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彩禮一百萬 作品

第457章 三十五載修行途,終成同代無敵

 可這一點,儘管看似簡單,能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

 即便是老一輩的強者,很多都受不了那種清心寡慾的修行之途,喜歡用吞服靈丹的方式,來解決體內靈氣不足的問題。

 畢竟想吞服靈丹,無非是張張嘴完事,打坐納氣的效率,是拍馬也趕不上。

 但靈丹服用得多了,便會有靈力虛浮,甚至在體內積聚丹毒等等。

 這都是很常見,且很突出的問題。

 即便是有這麼多的問題存在,但卻依舊攔不住眾多的弟子長老,對修行丹藥的追捧。

 或許這一次的天驕戰獲勝者,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用來充當諸修的正面榜樣。

 只因瞭解過青衣道人修行經歷的大人物,全都感到一陣驚奇,只因這小傢伙的修行之途,實在是帶有幾分傳奇色彩。

 本只有普通的修行之資,卻依舊逆勢而上,憑藉著超高的悟性,以及耐得住寂寞的修行之心,這才走到了年輕一代的頂峰。

 對於這樣的一個小輩,很多的大人物都直呼:天生便是一個修道苗子!

 漸漸的,洛言的大部分修行信息,被直接公示了出來。

 十二歲入小荒山院,開始接觸修行,並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基礎文字,經文斷譯等常識。

 雖是三靈根的資質,也只有一門最簡單的納氣法,修行速度遠不如二靈根以上的天才,只能算得上是普通弟子之資,但卻依舊在十三歲那年,成為了外門弟子。

 十四歲,在外門試煉中奪得頭魁,來到五行觀總部。

 十七歲,加入執法殿,此時已有煉氣後期的修為。

 二十一歲,在大荒中歷練圓滿,因其領悟了天地基礎五行道則,特被准許參悟鎮教神通。

 同年,先是在太一宗取得進入上古秘境的資格,而後鎮壓四方敵,最終奪得雷池洗煉資格。

 二十二歲,築成天道之基.

 棲霞道場的上空,浮現出洛言這些年來的修行經歷,以及執行的任務。

 看起來都是很普通的例子,在場的很多天才,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並且,他們的修為,甚至還比這青衣道人的修為,提升的更為快捷。

 可就是這樣一位平平淡淡,毫無突出之處,其修行資質方面,連天才的邊兒都沾不上的傢伙,卻能一舉奪得本次天驕戰的飛昇名額。

 做到很多老一輩天驕,都做不到的事情。

 這樣的畫面,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然後紛紛滿目呆滯。

 因為除去他那傲人的戰績以外,這青衣道人在修行方面的資質,實在是太過普通。

 壓根配不上他那絕世天驕的身份。

 在眾修的眼中,真正的絕世天才,就應該是一年破三境,五年築基,又十年到達築基大圓滿。

 就和金行峰上的那位後起天驕很像,只用了區區十五年,便抵達了築基境頂峰,如今更是在著手結丹的事宜。

 短短十五年,便走過了別人幾十年,甚至是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唯有這樣的人,才稱得上一句奇才!

 所以,但凡是看過這青衣道人,三十五年來的修行經歷,即便是宗門內的高階長老,也無不感到一陣沉默。

 真的是太平常了,隨便在五行峰上,拉出幾位築基境的修士,都很有可能比這傢伙的修行資質要高。

 偏偏最讓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即便這青衣道人的資質一般,但卻始終能做到同境界無敵。

 煉氣期時,無論是外門比試,還是上古秘境中的試煉,都屬於冠壓同齡人的範疇。

 築基以後,更是不得了,雖出手的次數較少,但每次執行的任務,都給人一種很不簡單的感覺。

 無論是豐城的火磷礦消失一案,還是去外界執行魔道大宗的探查任務,都優秀到無可挑剔。

 這樣的人物,不僅實力高強,腦子還比很多,只知道使用暴力的執法使好使。

 最重要的是,至始至終,這青衣道人似乎都是憑藉著自己的力量。

 賺取修行資源,兌換功法,然後去到外界歷練

 僅從修行信息上來看,這似乎就是一位資質普通,但卻智慧過人,悟性逆天的弟子。

 雖然讓人感到訝然,但這種天才,卻能做到很多宗門天驕都做不到的事情。

 這出乎了眾修,對絕世天驕的期望。

 難道真正的天驕,不應該是上踩同門,下踩外界天才的這種類型嗎?

 相比宗門裡的那些異靈根天才,家族一脈的神體種子等等,青衣道人的修行經歷,反倒顯得過於尋常。

 毫不客氣的說,此時棲霞道場上的很多人,都比他的修行天賦要高。

 並且,很多人還有家族長輩、門中長老的幫助,幫他們提供修行資源,講解經文道術等等。

 那畫面中的青衣道人,卻什麼也沒有,並未拜誰為師,也無長輩青睞。

 因為棲霞道場上的那些文字,甚至是驚動了鏡祖。

 這面古鏡之靈,帶著一絲頑童之心,直接將洛言悟法,參道,打坐修行的畫面,給映照了出來。

 且以百倍千倍的速度,進行快速演化。

 從投射出的畫面上來看,春夏秋冬,四季輪迴,時間極速飛逝。

 但畫面中的青衣道人,卻一直都在大澤水域中刻苦修行,幾乎從未懈怠過一天。

 不是在靈泉池中侵泡,就是盤坐在湖中小屋,進行參法演道,飼養靈魚.

 給眾修一種,這便是那青衣道人,能走到如今這一步的根本原因。

 在這一刻,無論是天生修行資質優異的,還是天生資質不如意的,全都沉默了。

 三十五年的時光,除去執行任務的時候,這傢伙幾乎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彷彿一直都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要知道,修士的前半生,幾乎少有如此沉得住氣的。

 誰沒有兩三個好友,會在閒暇時,一起品茶論道?

 哪個少年人在修行有成之後,會耐得住寂寞,不會在人前顯聖,暢意江湖,聽到別人稱讚的話,從而變得沾沾自喜?

 僅這一點,這青衣道人就超出了九成九的修行者。

 若是一位老輩人物,歷經滄桑,經過萬般世事磨鍊,最後耐得住如此寂寞,眾人倒也不覺得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