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司馬黃巢 作品

第601章 亡蜀

  這時,一位大臣安慰道:“皇帝您不要怕,我們有軍隊十萬,況且扼守險要,幾萬李火軍豈能對我們構成威脅?”

  王衍才稍微安下心來,命王宗勳、王宗儼、王宗昱三位王爺領兵三萬迎李火大軍。

  結果,三人被李火大軍一路追殺,潰不成軍。

  王衍聞訊,啥也不想了,只顧玩命往成都逃;一些文武大臣見勢不妙,卷著金銀財寶,該跑的跑,該逃的逃。

  王衍逃到成都城外時,見有文武大臣與嬪妃們出城拜迎,覺得安全了許多,便又心生尋歡作樂之意,竄到嬪妃中翩然人城。

  王衍高高踞坐殿上,蹺著二郎腿問:“該怎麼擊退強大的李火大軍啊?”

  下面都是一幫庸才,哪有什麼主意,都低頭不語,心想:“想活命,就投降吧。”

  李火大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綿州,李存勖寫信勸王衍儘早投降。

  王衍年紀輕輕,眼看大勢已去,為了保全性命,甚至還想著投降後能被封個一官半職,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他便選擇了放棄抵抗。

  魏王李繼岌到達成都時,他便綁縛著棺材,領著文武百官,到七里亭去請求歸降李火皇朝。

  925年十一月,後唐軍進人成都,前蜀滅亡。

  李存勖滅了前蜀後,命令王衍舉族遷至洛陽,接受“封賞”,王衍傻乎乎的,心想做不了皇帝做個萬戶侯也不賴嘛。

  李存勖對於王衍的歸降,感到很高興,他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兆頭,預示著自己霸業可成。

  於是,李火莊宗李存勖下詔王衍,表示我接受了你的歸降,並且今後不會虧待你,此諾日、月、星辰可鑑:“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於險,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王衍見到李存勖的聖旨後,放下了那顆懸著的心,他“率其宗族及偽宰相王鍇、張格、瘐傳素、許寂、翰林學士李旻等,及諸將佐家族數千人”,向東而行,打算前往封地生活。

  亡國之君的路,註定很長,很艱難,王衍剛行至秦川驛的時候,意外發生了:當時本應在魏州平叛的李嗣源,反過來成了“叛軍”的領袖,起兵造反了!

  李存勖又驚又怒,他決心御駕親征,討伐李嗣源。可在出行前,他又顧慮剛剛歸降的前蜀君臣,萬一趁機發動舊部起兵,那很可能給他的後方造成很大的破壞,因而他又糾結起如何處置王衍一行人了。

  伶人景進看出了李存勖的憂慮,他進言道:“此時陛下當務之急,應當是平定李嗣源,王衍家族人太多,為防不測,不如趁早斷絕後患。”

  李存勖心裡有了決斷,他傳下旨意:“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莊宗在詔令上已經蓋上印章,只要傳旨的宦官向延嗣將詔令帶過去,那麼,前蜀君臣數千人的命運,便難逃一死。

  在此危難關頭,張居翰發現了詔書中的內容,他認為既然莊宗先前對著日月星辰許誓,給王衍君臣富貴,如今又出爾反爾,會招致不祥,也會影響到唐莊宗的聲望,因而他揩去“行”字,改為一“家”,將詔書內容改為了“王衍一家,並宜殺戮”。

  傳旨的人不知道其中的改動,他以為這便是君王旨意,如此一來,張居翰冒著生命危險改動這一字,便救下了“時蜀降人與衍俱東者千餘人”。

  向延嗣到了長安,向還在等著“封賞”的王衍宣佈了李存勖的旨意。

  張居翰私改詔書本是不可赦的死罪,只是由於李存勖在討伐李嗣源的過程中失利,兵敗被殺,繼任的李嗣源無意糾結此事,故而此事也算已成定局,就此了結。

  而王衍聽後嚇得大哭,其母也哭得死去活來:“說好的要讓我們活命,為什麼要趕盡殺絕?”

  李火皇朝同光四年(926年)三月,王氏一族盡數被滅於秦川驛。

  李火皇朝天成二年(927年),李火皇朝明宗李嗣源追封王衍為順正公,以諸侯的禮節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