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村 作品

第676章如期而至

  然後等到及笄之年,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嫁了了事。

  而沒有這種條件的窮人家女子,則需要早早就替家中幹活,幫襯整個家庭。

  譬如替別人漿洗衣物,割草照料牲口,又或操持家務……只有這樣,將來才能勉強為自己掙一份嫁妝。

  至於讀書?

  又不能做官,又不能當飯吃,這不是耽誤孩子的前程嗎?

  一開始,哪怕蘇立派出吏員四處‘搜刮’,家中允許前來讀書的女孩,一共也才二三十個。

  面對這種情況,楚嬴怒了。

  這些鼠目寸光的家長,也知道什麼叫前程?

  身為一個重視教育的領主,他堅決不允許自己的封地裡,有六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

  經過和蘇立的一番商議,楚嬴打算採用強制手段。

  每個適齡學童的家庭,必須將孩子送到順州書院,接受全新的六年義務教育。

  膽敢違背者,田稅加倍。

  實在家中困難,需要子女幫襯的,可以免除稅負,甚至給予一定的補貼。

  如此雙管齊下,到了今天開學,才勉強湊夠兩百多名女學生。

  儘管如此,不少家長仍舊對這個強制入學的政策頗有怨言。

  私底下沒少非議,說大皇子殿下胡作非為,乃至譁眾取寵。

  千百年來,就沒見過將女孩子集中起來教育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