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青染 作品

16.入居安城

 伯景鬱眼皮輕佻。

 隨從一臉驚訝地看著他,“王——”

 還沒說完,便被伯景鬱一眼給瞪了回去。

 他立即改口,“公子,你是怎麼喝下去的。”

 完全面不改色,好像和從前喝的茶沒什麼分別。

 伯景鬱道:“好不好,都已經上桌了。”

 隨從:“我讓他們換一種吧。”

 “不用,就這個,我覺得挺好的。”

 這茶對於伯景鬱來說,確實算不上茶,在他眼裡,這和洗茶壺的水沒什麼區別。

 但他既然明察暗訪,也不必擺什麼王爺的架子。

 他道:“隨遇而安吧。”

 隨從不再說話。

 兩人在茶鋪裡喝完一壺茶,夥計立馬給他們添了一壺新茶。

 新舊沒區別。

 伯景鬱心中一直有疑惑,他們進入居安縣走了二十里,沿途也沒少看到農戶耕種,卻不見孩童。

 他將夥計招來。

 夥計笑著問:“客官您有什麼吩咐?”

 伯景鬱:“我一路走來,在旁縣都有看到孩童,怎地到了居安縣,不見孩童。”

 夥計回答道:“孩童都去讀書了。”

 “哦?”伯景鬱有些詫異,“你們居安縣如此注重學識嗎?”

 夥計:“那倒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哪能掏得起學費,能讓一家溫飽就已經很好了,這兩年不是洪澇就是旱災,收成不好。”

 伯景鬱就更是納悶了,“即使如此,他們又怎能去讀書呢?”

 夥計:“我們居安城出了一位好縣令,也出了一位大善人,他們建了一個書院,廣招學子,但凡是居安縣人,家中掏不起學費的,不論男女,不論年紀,均可去書院讀書。”

 伯景鬱十分驚訝,他的隨從也很驚訝。

 “這世上竟有如此好心的人?”他不太相信。

 夥計見他不信,又道:“真有,我家一雙兒女,兒子八歲,沒有學堂收,女兒五歲,學堂更是不收,我娘子將他們兄妹二人送去學院,學院收下了他們。”

 伯景鬱更覺不可思議,“八歲還未啟蒙會不會太晚?”

 他歲就已經啟蒙,八歲已經開始學習安邦治國了。

 夥計:“若非家中貧困,又怎會不讓孩子早點讀書。”

 伯景鬱一想覺得也是,隨即又問:“你的女兒他們也收?”

 夥計點頭:“不止我家,旁人家的女兒他們也收,男女都能去學院讀書,讀得好還有獎勵,一年兩銀子。”

 隨從:“才兩銀子?”

 伯景鬱也是同樣的想法。

 夥計知道他們不是普通人,對銀子可能沒什麼概念,他道:“兩銀子,是許多人一年的收入了,二位貴客可能不知兩銀子對於我們這些窮苦的百姓意味著什麼。”

 這話二人無從反駁。

 莫說是伯景鬱,就是這隨從身上的衣服所用的布料,都得十兩銀子。

 伯景鬱的每一件衣服是十個繡娘,每個季節一針一線地親手縫製,價值根本無法估量。

 他們喝茶隨手拋出的便是一兩銀子。

 夥計察覺到自己言語不當,忙道:“二位客官見諒,是小的一時失言了。”

 伯景鬱抬手免除,“無事。聽你剛才話裡的意思,很多學堂不收女子?”

 夥計點頭,嘆了口氣:“起止是很多地方不收,是每個學堂都不收女子。”

 伯景鬱覺得奇怪:“先帝不是已經解開禁令,女子可入學堂讀書,為什麼會有學堂不收呢?”

 夥計也不敢說。

 伯景鬱:“但說無妨。”

 夥計依舊不敢開口。

 一旁走鏢的一位鏢師見伯景鬱不似凡人,也沒感覺到他的不善,開口道:“他不敢說我來說,普通人家能送兒子上學,都會盡可能地送過去,幾乎沒有什麼人家會讓女子入學堂讀書,覺得是浪費錢,再者,學堂也不肯收女子,這是教書先生的偏見,即便禁令已經解除,他們仍舊拒絕招收女子入學,他們認為女子不應該讀書,而應該一心一意在家中照顧夫婿,我家女兒就是因為沒學堂肯收,花錢請先生到家裡來教,私教男兒一年八兩銀子,女兒一年得十二兩,普通人一年工錢也就四五兩銀子,哪能請得起?”

 伯景鬱認真聽完,對事情有了大致的瞭解,他道:“即便女子相夫教子,也該學點知識,大字不識如何相夫教子?”

 聽完他這話,其他的鏢師們都笑著搖頭。

 伯景鬱不知自己哪裡說錯了。

 剛才與他搭話的鏢師回答了他這個問題:“普通人家的兒子都沒機會讀書,何況女子?既然男子都不曾讀書識字,又何須女子讀書識字?能做飯,能洗衣,能生孩子,能孝敬公婆,這就夠了。”

 相夫教子,從來都是有門檻的,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能夠肖想的。

 能吃飽飯,能活下去,能有住的地方,能夠穿暖,就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了。

 伯景鬱聽了半天說不出話。

 是啊,他們生存都如此艱難,哪裡還能考慮這些問題?

 他問:“即是如此,兄臺為何要花重金請先生為你的女兒講學?”

 鏢師道:“我走鏢多年,僅有一女,視為心肝,自是要給她最好的,將來若我出了什麼意外,她識字,起碼也能嫁個不錯的人家,不至於孤苦伶仃。如今有了大善人開辦的學堂,免去了學費,讓我們這些貧苦人家的孩子無論男女,都能有機會改變將來的生活,敢問貴人一句,您說他算不算是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