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水晶葡萄 作品

第573章 真人名號

  第二天日上三竿,吳赫等人才起床,專門為他們定製的醒酒早餐立刻送上。所用的材料還有食材,都是山裡面的特產。

  不過製作這些美食的,是美食城專門請過來的一位大廚。

  張元慶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要把這些食材做成買不起的樣子。清一色準備的小碟子,上面擺放了一些野菜,醒酒湯都是用小碗盛的,喝完必須要續才行。

  反正就追求一點,擺盤必須好看。什麼天女散花法、適當留白法、立體堆疊法,小籠包都要用長碟,然後點綴一個枸杞,看起來是你吃不起的樣子。

  一些特色早點,每個人都是一兩個的供應,主打就是一個精緻。

  別認為這些都是虛功,就有人吃這一套。果不其然,大多數人都被鎮住了。剩下的一些人,看破其中貓膩,正想要說什麼,張元慶就開始介紹這些食材的歷史。

  這些歷史都不是虛構的,全都是張元慶近期找人從縣誌之中挖掘的。

  梁啟超就曾經指出,最古之史實為方誌。你什麼歷史能幹得過縣誌這種地方誌,人家都是真實記錄當地發生的一些事情。

  張元慶為了挖掘常溪縣這裡的歷史,早已將這個地方的縣誌給翻爛了。所以每一個食材,他都能找出相對應的歷史,也能說出哪些食材是曾經救人無數的,哪些食材是有過一段野史的。

  張元慶並沒有和其他人一樣,聊什麼這種東西對人有什麼好處,其他東西有什麼神妙。

  吳赫這種人什麼好東西沒吃過,他們現在要吃好東西麼?他們要吃的就是一種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文化。

  這就像廣西螺螄粉一樣,哪怕它是臭的,你到廣西去吃一餐和在家裡吃自己泡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問旅遊過的人,他能說出一百種區別,實際上味道是差不多的,真正不一樣的就是他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張元慶將這一套理論,融入了到了自己的招商之中。對待吳赫這種人,就是要始終吸引他的關注。

  果然一餐飯,吃的賓主盡歡,而張元慶也在其中介紹了常溪縣的悠久文化。

  吃完飯之後,吳赫主動問道:“什麼時候帶我去見那位真人。”

  張元慶卻笑了笑:“我們剛剛吃完飯,按照真人所說,要靜坐片刻才能出發,讓濁氣消散才能去見他。”

  做戲就要做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