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左輪 作品

第132章 農業和人口

 要想農業豐收,有句俗話不是說嘛,人勤地不懶,糞大水勤不用問人。 

 要想在獲得高產量,一是種子的改良,二是化肥的使用,尤其是碳酸氫銨等氮肥的使用。 

 早在一戰前時期,歐洲國家都普遍缺少硝礦,英國和法國控制的殖民地,為了不讓德國獲得硝礦,來製作炸藥和火藥,千方百計的限制對德國的硝礦出口。 

 德國天才化學家哈伯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功把空氣的中氮氣合成了氨,他的初衷是為了製作氮肥。 

 從此硝的來源擺脫硝礦,百萬噸的炸藥製作成了可能,因為空氣中氮氣是源源不竭的。 

 弗裡茨·哈伯(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德國猶太化學家。1909年,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氨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 

 但當時英、法科學家認為哈伯沒有資格獲取諾貝爾獎,他們認為假若沒有合成氨工業的建立,德國就沒有足夠的軍火儲備,德國軍方就不敢貿然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了合成氨工業,就可以將氨氧化為硝酸鹽,可以保證火藥的生產,否則僅依靠智利的硝石,火藥就無法保證,大規模戰爭的需求。 

 “現在武安收容多少流民了?”胡湘又問道, 

 “到現在有兩千多了,”大哥說道。 

 “武安還是缺少人口,現在徵兵都徵不到,很多人被蒙古韃子嚇破了膽子,都想著法逃避徭役,”二哥氣憤說道。 

 “只有我們強大起來,讓人民感到,在武安就是安全的,才能讓逃荒避難的人來我們這裡,這次襲擊要是大勝了,必然增加我們胡家的威名,”胡湘說道。 

 胡湘想,武安要是不低於五萬人口,應該能滿足初步工業化的人口,這樣軍工生產的人數也能有數千人,士兵也能徵集數千,武安就不用提心吊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