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倉儲農事

 “門外寒冷,進殿說。” 

 秦始皇並沒有多說什麼,便轉身又回了大殿。 

 “老師,您怎在這?” 

 農乙一臉好奇,這個時間段大祭酒不應該在工地上安排各個學院的建造地嗎? 

 “很多問題老夫可解決不了!”說著指了指鋪在自己案上的稿紙。 

 農乙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寫的內容,便不由得露出敬佩的神色。 

 子嬰和蕭何則將各自的年末總結呈了上去。 

 秦始皇喝了口熱茶,拿起“三十年太倉收支總計”翻看了起來。 

 下面四人則圍著老農頭那張紙,悄悄議論。 

 大殿中一時安靜了下來。 

 只有北風吹拂屋頂發出的呼嘯聲。 

 良久,秦始皇才看完那厚厚的一沓冊子。 

 滿意的點了點頭。 

 “還不錯,能有半倉存糧,朕的底氣也足了起來。” 

 大秦有太倉、縣倉以及鄉倉。 

 各地田賦除了有一部分需要運往國都太倉儲存,其他的便會儲藏在縣倉或者鄉倉之內,用作當地官吏俸祿,以及災年賑濟。 

 去年還入不敷出的狀況總算扭轉,略有結餘。 

 開源節流果然是存錢的好辦法。 

 “今年長春郡又一次豐收,十萬多戶的良產給了太倉不少填充。” 

 蕭何說明原因,其實這些事情都應該歸功於老農頭。 

 沒有他這個農家之首坐鎮,長春郡未必有這麼多收成。 

 長春郡並未收稅,不過連年的豐收給了生活期間的黔首很大的底氣,大部分都將自家一半的糧產換成了錢幣。 

 因為在開商業之後,很多人發現半兩銅錢比糧食可好用多了。 

 糧食的儲存也是問題,普通黔首根本沒有建造糧倉的能力,將之販賣一半,算是減少損失的一個方法。 

 反正鄉里鄉倉開放,不夠還可以去購買。 

 另外農肆還多了存糧送糧種的鼓勵政策。 

 半賣半存成為一時流行的策略。 

 有了這些糧食的加入,使得今年的太倉報表好看了不少。 

 “讓各地倉吏照顧好這些糧食,防止鼠害,蟲害。 

 另外幾處大倉可以申請水泥使用,建造更加牢固的水泥糧倉,等到薊縣水泥工室建成後,緩步推進糧倉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