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臨別贈言

 扶蘇笑了笑,“先生此言,若我出言挽留,你等可不離開此地?” 

 項梁尷尬一笑,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這位郡守以殺立威,項梁以為其是個秦之酷吏,手段也就如此。 

 但其掌控周邊幾個縣後,手段便頓時變化。 

 寬厚仁慈倒算不上,但比之動不動就行酷刑,多了些迴旋的餘地。 

 律令依舊嚴格,卻已去了許多戾氣。 

 如此,黔首的流言對於這位郡守多了些敬意。 

 這種改變是潛移默化的。 

 直到有人在會稽山搞出了事情。 

 項梁本來是看戲的態度。 

 因為之前與此人有所約定,他自然不會食言。 

 直到郡守去會稽山祭奠時,項梁都認為會稽郡會回到之前的狀態,甚至比之前更差。 

 最後在他的案前擺了一張綵綢。 

 大秦萬年。 

 四個字如同雷霆炸裂。 

 暗中之人說這是親眼所見,從未有過如此奇異之事。 

 他們這種善於裝神弄鬼的人都相信在會稽發生的事情是真實的。 

 唯有項梁充滿疑惑。 

 他去問了這位至今都未曾查出真實身份的“蘇軾”。 

 沒有答案。 

 但他心中忽然有了恐慌之感。 

 項羽在拜陳平為師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自言要學萬人敵。 

 但陳平所授,不止萬人敵。 

 這是真實的,似乎一切都是真實。 

 項梁卻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這一切似乎都像是為他準備的完美契合的合作者。 

 蘇軾給他的感覺,若是一朝天下大變,其人是復興大楚的最好的助力。 

 “先生此去,千山萬水,恐怕日後不得再見。軾不知遺贈何物,唯有幾句衷心之言,送與先生。” 

 “郡守但說無妨。” 

 扶蘇笑了笑,“人都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可我不這麼認為。 

 我覺得楚國的那三戶的遺族並不能代表楚的意志。 

 若有一朝天下變動,我希望你們能善待那些黔首之民。” 

 項梁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郡守,眼神閃爍。 

 “梁,謹記郡守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