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諡號之爭

 政令真就隨意定,一點不考慮實施的事情。 

 秦始皇有些心累,才明白王守陽所言守業更比創業難的感嘆。 

 大秦是古典軍國主義,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得學習文治。 

 大秦武力無敵,文治欠缺太多。 

 何為文治,後世也說的不甚清楚,畢竟黔首般的人物,終究還沒有體會過當一國之主的難處。 

 對咸陽令的考題,是秦始皇想要看看吏治改革的方向,如今看來,這些只會聽從明令的士卒,實在不是為吏的最佳選擇。 

 太死板了。 

 治國和治理一方都不能如此。 

 雖然對咸陽令有所斥責,但秦始皇並沒有治罪。 

 自己在學習,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開萬世之基,秦始皇沒有那個氣魄,兩千多年的那個身影他時常想起。 

 自己能否讓扶蘇身先士卒嗎? 

 秦始皇不忍如此。 

 可是那人捨棄了全部,所為之事,是讓華夏之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所行所言所奉獻,秦始皇由衷敬佩。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秦始皇知道自己的能力頂點,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執掌天下之人。 

 所以在看到後世歷史之後,秦始皇便知道自己餘生所行之事的頂點。 

 將帝王權術,發揮到頂端。 

 世界很大,誰能預料兩千年多年變局。 

 人生也有涯,十年變遷,自己只能盡人事。 

 時光是珍貴的。 

 人類之所以夠有璀璨光芒,時光是催化劑。 

 “朕所願,四極昌平。族長諡號,懷文。” 

 不好不壞。 

 有人反對,秦始皇定然要做出讓步。 

 天下終究不是嬴氏一族之天下。 

 本意為忠勇二字,懷文是秦始皇的讓步。 

 “陛下聖明!” 

 又是一番吹捧,秦始皇卻沒有太多情緒波動。 

 東胡王有些明白過來秦始皇的所思所想。 

 一個偌大的帝國,其實本質也如同他在各族周旋的計策。 

 沒有人能夠將所有的權力盡歸於一手。 

 秦始皇看的更加透徹,一國之事,群臣利益皆都要考慮。 

 這是封建社會的必然。 

 一人一族之力,終究無法與群臣的利益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