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農業的底線

 開口的是公輸合,對於這老頭的快言快語,秦始皇已經習慣了。 

 “大秦疆域,都是農家之地!只看諸位先生可有那個本事!” 

 種言拱手道:“陛下,如今秦之疆域廣袤,各地氣候不同,若依老夫之見,當在各郡設立農家田院,以驗證農法差異。” 

 秦始皇連連點頭,“朕已令人去選址,就等農家之人選擇了!” 

 老農頭去往長春郡便是這件事的開始。 

 作物的生長,離不開當地的氣候影響。 

 老農頭親自坐鎮的長春郡,便是要培育出耐寒作物。 

 而各郡作物差異,並非要按照郡縣分佈,而是要看區域性的氣候影響。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一水之隔,天差地別。 

 “農家務實啊!言兄恐怕想不到,咱們這陛下,早就盼著你們來呢!” 

 匠承在旁邊笑著打趣,秦始皇對於百家的安排,早就是伏線千里。 

 種言則是深深施禮,“多謝陛下。” 

 秦始皇則是連忙攔著老人,“先生先別急著謝朕,朕還有禮物相贈。” 

 說著命侍從拿出一圖,教給種言。 

 “這是後世作物生長分佈輿圖,農家之人任務艱鉅,朕要代天下人,先謝過諸位!” 

 種言雙手接過這圖,眼神中流露出無限的喜悅之情。 

 “陛下,有了此物,農家必立大功!” 

 “有先生此言,朕便放心了!” 

 這是一幅後世的輿圖,有些繪製的地方自然與現在有所差距,這些都要農家之人去實地驗證。 

 “朕承諾設立農學,心想著等到治粟內史迴歸,兩脈農家之人齊聚之時再行此事。但時不我待,今日,趁著三家齊聚,就在這田野之中,成了大秦農學如何?” 

 “彩!” 

 眾人一陣歡呼。 

 眾多農家之人漲紅了臉,並不覺得秦始皇此舉是怠慢了他們。 

 於帶著大秦未來之地的田地裡,成立面向未來的農學,這將是一件流傳後世的美談。 

 種言則是帶著激動的神色,大笑道:“能做此事者,非始皇帝莫屬!農家之人,怎能不應!” 

 大秦農學成立的消息隨著兵家之問流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