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三國到大唐

 淝水之戰。

 前秦苻堅攻晉大敗,北方大分裂。

 南北朝。

 公元420年。

 秦始皇看到了不同的地方,這個朝代的命名方向不同了。

 “山水詩?可是詩三百?”

 王守陽解釋了一下,詩詞歌賦的脈絡。

 秦始皇才恍然,記起了漢之時似有個畫面,有人以賦聞名。

 《齊農要術》

 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農書。

 “後世有農書流傳,看來在這亂世,依舊重視農耕。”

 “一直如此,華夏是農耕民族。”

 這是一個新的詞句,扶蘇記下了這句對話。

 之後幾個篡位之人的名字閃過。

 “北魏孝文帝依漢人之議,頒佈均田令?這北魏,非中原人之國?”

 “東漢末年,一直到晉,氣候進入小冰河期,北方嚴寒促使外族南下,這也南北朝之分的緣由。”

 “看來外部諸族是個禍患啊。”

 秦始皇眼中露出懾人光芒。

 “這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千年糾葛。”

 又是個新詞語,扶蘇趕緊記下。

 侯景之亂。

 之後又是閃過幾個篡位的國號。

 公元579年。

 外戚楊堅控制北周政權。

 畫面快速閃動,秦始皇知道,亂世很快就要結束了。

 隋。

 公元581年。

 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隋’,史稱隋文帝。

 “外戚稱帝?恐不長久。”

 畫面上的文字變動。

 “七上歷史完”

 “歡迎來到七下歷史!”

 秦始皇有些好奇,“何為七上,何為七下。”

 王守陽咳嗽一下,“七年級上冊,七年級下冊。就是我跟您講的那個學級。”

 秦始皇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接著看下面的畫面。

 一段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時罪在一,功在千秋隋煬帝。”

 公元610年。

 南北大運河貫通。

 公元614年。

 隋煬帝三伐高句麗。

 “看這文字描述,這隋煬帝功績是開通南北溝通之運河?”

 王守陽暫停屏幕,嘴角露出玩味的笑容,“隋煬帝,在位十四年,期間,對內修造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賦稅繁重。

 對外攻滅吐谷渾、征討琉球,三徵高句麗。民怨沸騰。導致隋朝崩潰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