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我忍不了

  “不說這些了。”

  嶽不群扯開話題,問道:“你這一年都去什麼地方遊歷了?”

  江寧道:“北方。”

  北方?

  嶽不群眉頭一挑,他記得北方去年鬧旱災。

  “北方那邊的災情如何了?”

  聽到嶽不群此言,江寧忍不住搖了搖頭:“這次受災的地區主要分佈在山西,懷慶府和洛陽要好一些,受到的影響較小。”

  江寧從襄陽離開後就隱姓埋名四處遊歷,北上第一站就是洛陽,洛陽受到了一點旱災影響,但影響並不大,物價和糧價都算平穩,後來江寧到了懷慶府,那裡的乾旱就有點嚴重了,物價偏高,在陝西這邊一兩銀子能買兩石大米,但在那邊要一兩六錢才能買兩石大米。

  這還不算什麼,江寧後面所去的那些地方物價更嚴重,彰德府那邊要二兩銀子才能買到一石大米。

  如果說這些地方的物價還算高,但依舊能在控制範圍的話,那山西那邊就已經崩了,控制不住了。

  太原和平陽糧價飆升,五兩銀子一石米,而且每日都在以一個恐怖的幅度在往上漲,等江寧到那裡的時候已經漲到了八兩六錢一石米,百姓已經買不起米了。

  “這麼嚴重?”

  嶽不群聽的咋舌不已。

  陝西也是屬於北方地區,而且和山西相連,延安府也受到了影響,物價偏高,但也沒有太原和平陽府那麼離譜。

  江寧搖頭說道:“山西是這次旱災的重災區,那邊的物價除了天災的原因上漲以外,也有一些米糧商鋪在囤積糧食,哄抬物價。”

  任何時代都有一些發國難財的人,他們將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什麼國家動盪,流民遍地,他們根本不會管,他們只關心糧價有沒有漲,自己的錢包有沒有漲。

  江寧走了一路,看了一路,也殺了一路。

  江寧這一路所見所聞觸目驚心,他見過太多賣兒賣女只為活下去的人,也見過那些因為這場災情賺的盆滿缽滿而高歌雀舞的人。

  北方地區中就屬太原和平陽府災情最嚴重,物價也最嚴重,江寧在這兩個地方逗留的時間比較多。

  江寧印象最深的是在平陽府的一條街道上,那條街道被稱為陰陽路。

  那條街道是達官顯貴們府邸所在,一些饑民們餓的實在受不了就到那些府邸外徘徊,只為了那緊閉的大紅色朱門什麼時候丟出一些貴人們不要的剩飯剩菜。

  但江寧看到那些朱門後的顯貴們吃不完的飯菜寧願倒在後院也不肯施捨,尤其是那些哄抬物價的府邸裡,那後院瀰漫的肉香味衝擊著江寧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