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逼我娶公主當宰輔,我可造反了 作品

第340章 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張遜雙目圓瞪,額頭青筋都條條綻出,大口喘著氣瞪著那青年。

  怒急之下,似乎想要反駁爭辯兩句,偏偏又一句話說不出來,只氣得身子直哆嗦。

  那性格更木訥內向的張謙,卻是低垂著頭,臉漲得通紅,完全不知所措。

  不僅如此,周圍更早已圍滿了文人才子,竟足足一兩百人之多。

  看穿著打扮,基本都全是從外地陸陸續續來到京城趕考的學子。早將那裡圍得水洩不通,指手畫腳議論個不停。

  一個個神情各異,有事不關己目光冷漠的,有幸災樂禍起鬨的,也有幾分惻隱、對那華服青年滿面憤怒之色的。

  當然,更有看熱鬧的百姓。

  熙熙攘攘,硬是將這條本就不寬敞的小巷子,堵了個擁擠不堪。

  這讓王修一陣錯愕。

  至於這裡,為何會聚集這麼多進京趕考的學子,倒也並不覺詫異。

  雖然未參加過春闈科考,可也多少了解過一些。

  在這個交通極其不發達的時代,秀才學子要進京趕考,基本都會提前十天甚至一個月出發,到達京城。

  其一,怕路上出事,最後耽擱了恩科的時間。

  其二,初來京城,人生地不熟,更怕會水土不服,因此也需要一定時間適應。

  而這些學子們,來到京城後,也向來喜歡扎堆住在一些大的酒樓裡。

  不僅是方便互相交流學問,一起刻苦用功複習功課,也更方便能及時獲取朝廷關於本屆恩科的一些政令與事宜。

  當然,眾多趕考的學子,家世家境各不一樣,這種酒樓為了生意,也會提供價格高低不同的廂房。

  有錢人家的公子可以大魚大肉睡天字號廂房,窮人家的孩子就十多人擠一間大通鋪,頓頓啃粟米饃饃喝涼水唄。

  可說實話,上次在水雲間才子集會上,就因為這頭鐵的張氏兄弟,半路殺出來胡攪蠻纏,壞了他王老爺的完美計劃,緊跟著居然還有臉屁顛屁顛跑來,指正他王老爺的過失之處,還連“大白天身上揣著栩栩如生的下流畫冊”的黑鍋都不願意替他背……

  差點把他氣個半死。

  可也不至於心中多大仇怨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