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如何製造紅細胞

  宋河在實驗室牆上貼了一張表,漆黑的大字格外顯眼:

  【第一步:紅細胞】

  【第二步:白細胞】

  【第三步:血小板】

  【第四步:血漿微成分】

  四大步驟是按照難易程度來的,越往後越難,但最簡單的批量生產紅細胞其實也難度極大。

  系統給的資料令人胃疼,關鍵部分大量缺失,只知道有兩條路能走。

  第一條路是幹細胞法,宋河交給了呂承恩小組去做。

  先抽取小白鼠的血液,每500毫升能分離出大約50萬個幹細胞,放在多孔聚酯基模擬的骨髓結構裡,高難度培養後變成600億個紅細胞,但良品率極低,篩選後能用的只有不到100億。

  實驗是成功了,但從現實角度卻是失敗的,宋河計算了一下,按照幹細胞法生產紅細胞,即便規模鋪開,最終的成本也遠遠高於各國人血的價格,少說也有30倍左右的價格差距。

  太昂貴了,這種價格壓根不可能推向市場。

  呂承恩小組繼續探索,嘗試尋找降低造價的方式,宋河不再給他們指點,允許自由發揮,能不能出成果都無所謂。

  第二條路是組裝法,分別做出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外膜,像拼積木一樣試著拼起來。這條路線由宋河親自擼袖子上陣。

  血紅蛋白很好造,狠狠地把相關基因轉進大腸桿菌體內即可,大腸桿菌簡直是上天賜給生物實驗室的禮物,乖乖生產血紅蛋白,而且產量賊高。

  做血紅蛋白大腸桿菌時,宋河說自己幹就行了,但許多團隊成員堅持一起幹,他們覺得人手多一些,能更快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