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久在高 作品

第278章 有誰的兒子可以和咱的兒子相比?!

 如是當初被他得逞,以後打仗豈不是無人再是他的對手。

 老朱不啻於用最大的惡意猜測他的臣子。

 太子回身,躬身應是,隨即更大聲的念:“此兒臣之分內之事也!

 想兒臣年少之時,父皇日夜為蒙古南下之事憂慮,如今兒已成年,終於能為夫分憂!

 所以兒臣立下三年之約!一定要徹底消滅北方的隱患!

 幸賴父皇英明神武,不以兒臣年少識淺,委以獨立行軍之權,兒臣冒險一試,僥倖功成。

 經過兒臣這一番打擊,蒙古各部落要恢復好一陣子......”

 太子將寧王的這些馬屁話也一併念出,聽到的人有些欣慰不已,有些嗤之以鼻。

 已經從副職轉正的右都御史範文從,此時的腦海中,慢慢浮現一張稚嫩的臉孔。

 那是去年還未封王就藩之時的十七皇子朱權。

 當時他就在這大殿之上,他一臉茫然的聽著將他打入宗人府的決議,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天子。

 臉上是茫然無措,完全不知發生了什麼,如何行事。

 可是如今,僅僅是過去一年時間,他已經學著做臣子的模樣,不僅立功,還懂得歸功於上,上的奏摺也有了拍馬這樣的務虛內容。

 該說他學會了父子相處之道嗎?!

 還是那一次他跌的太重,知道了該如何妥協?!

 就在他想著這些的時候,太子的奏摺已經唸到尾聲。

 這期間,朱權遭遇圍殺,利用火器突出重圍,並遇到徐妙錦的援兵,又遇到燕王的經過。

 事無鉅細全都一一在奏報中寫明。

 本來這些已經足夠引起爭論,光一項項擊殺的蒙軍人數,就夠朝臣們爭論到底給予什麼封賞合適。

 不過,寧王猶自嫌扔的炸彈不夠大。

 在奏報的最後,他又如不會處事,妄議朝政的新人一般,為朝廷指正國之策略。

 “兒臣再拜上,請求父皇準備與蒙古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