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強皇孫,請老朱退位 作品

第23章 朱元璋:此子,類咱!

  他在老朱眼裡,就是個神童。

  作為神童,語出驚人,那是基本操作。

  “說得很對!”

  朱元璋有些激動,眼神裡彷彿有光。

  大明的希望,就在小乖孫身上了。

  激動過後,朱元璋哈哈一笑,又道:“不知不覺我們說多了,吃粉吧。”

  還好那個掌櫃,沒在意到這邊。

  不然讓他聽了,可能會把他嚇到。

  不過吃了兩口粉絲,他又感到淡而無味,目光落在朱炫身上,又問:“乖孫知不知道,為什麼鹽引多起來,鹽價反而還高了?”

  “可能是鹽不多吧!”

  朱炫故作思考,才說出這句話。

  鹽不多?

  朱元璋想了想,覺得有道理。

  在他看來,製鹽的方法,甚是複雜,一旦製鹽的人多了,又會導致良田沒有人耕種,少了就導致鹽不多。

  即使拿到鹽引的人多了,但是得不到足夠的鹽,自然也會抬高鹽價。

  開中法有可取之處,但也有弊端。

  鹽引換得邊疆的糧草、物資,卻又損失了鹽稅,這只是其中之一。

  大明的鹽商,現在還是商人。

  但是到了以後,各種權貴,會利用自己的手段獲得鹽引,大量獲利,受損的還是百姓。

  製鹽的鹽戶,沒辦法去耕種,朝廷少了鹽稅,本就不怎麼富裕,沒錢供養鹽戶,開中法發展到最後,不得不允許這些鹽戶販賣私鹽獲利。

  這些私鹽,會擾亂市場,最後導致開中法的崩潰。

  最嚴重的結果是,軍隊的糧食、輜重沒有人負責,朝廷再也管不了鹽,又要自己折騰軍中的糧食,也是把大明拖垮的原因之一。

  現在開中法的不足,還只是在鹽價上體現。

  “乖孫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朱元璋說完了,便期待地看向朱炫。

  他堅信,小乖孫一定會給自己帶來驚喜,畢竟這樣的驚喜,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