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七八章 文化融合

  土人的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央朝廷的主要問題。華族歷史上佔據的很多土地,後來放棄了,都是因為當地土人總是造反,移民過去的漢人待不住。

  官府總是要剿匪,花費巨大,最後不得不將那些土地給放棄了。

  “南方的黎、壯、傣都是百越之後,他們從人種上來說與咱們沒有區別,只是因為大都生活在山中,生存環境比較閉塞,因此形成了一些自己的風俗習慣,咱們不能因為這些風俗將其看成異類。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華族。我給地方上的命令就是對他們一視同仁,願意接受官府管理的,發給身份證明,按照華族人的通行辦法建立生產隊。”

  “元首,難道就沒有土人會反抗嗎?”

  要說沒人反抗,彭玉麟是不相信的。

  華族再好,對這些人來說也是陌生的。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反抗自然是有的,不過這些人不是土人的普通百姓,而是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原來的那些頭人。他們有的是世襲,有的是靠著自己的武力上位,統領一個或者幾個寨子。但是他們無一例外不是凌駕於普通土人之上的。他們的特權生活從哪裡來?還不是靠剝削那些普通的土人百姓。這些人做蛀蟲的時間太長了,已經不知道什麼叫自食其力,這些人要堅決地打掉。打這些人同樣也震懾了其他的人。”

  彭玉麟知道這就是恩威並施,區別對待。

  歷朝歷代使用的辦法大都是拉攏那些頭人,與這些頭人一起去剝削土人的普通百姓。

  等到這些頭人產生了野心之後,就立馬將百姓頭頂上的苦難說成是官府造成的。然後帶著普通土人造反。

  而華族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拉攏那些普通的土人,而將那些站在眾人頭頂剝削的土人給打掉。

  這其實就相當於是抹除了那些參與到利益分配中的中間環節。

  華族的其實也是靠著百姓公陽的,但是一個國家要想掌握更多的資源就要將自己變成那個衛衣的剝削者。

  用一個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將剝削扁平化。這樣才能將資源集中起來。集中力量幹大事。

  “元首,屬下明白了,那些種地的普通百姓才是華族的基本盤,是華族統治地方的基礎。屬下到了交州也可以借鑑其中的經驗。”

  董良點頭道:“雪琴能夠舉一反三,不枉我帶你走了這趟。”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接下來,董良深入工廠區,視察這裡的生產情況。又在達愛華的陪同下去了礦區。

  礦區那邊也自發形成了一座小鎮。

  因為開採,山頭變得斑駁起來,就像是頭皮上長了癩子。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現在還沒到考慮環保問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