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二五章 立場問題

徐鼎康作為南京城的行政總長,自然是希望蘇湖地區和上海的商人參與到南京城的重建中來。

這是1件雙贏的事情,因為在這裡的任何投資將來都有很大可能性獲得更大的回報。

而由這些熟悉的商人來投資,徐鼎康管理起來也更加的容易。

董良卻知道財閥發展到1定程度之後對政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後世的很多國家都是被財閥幕後掌控的。

想要打破這1點,也不是沒有辦法。

比如董良現在做的,將華族官府變成最大的財閥。

將主要的,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掌控到官府的手中。

另外還有1個辦法,就是搞機會均等,讓商人們之間能夠公平競爭,防止1家獨大。

等到社會發展到1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搞反壟斷,通過國家調控,避免大型財閥的出現。

徐鼎康以為自己做的隱蔽,沒想到1下子就被董良發現了。

“徐總長,你這個招投標應該重新做。公告最起碼要放到華族日報上,還有留出1定的時間。也不要太多,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了。”

“是是,元首,都是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回去之後立馬重新組織。”

徐鼎康的後背驚出了1身冷汗。他擔心董良來上1句:“你到底是誰家的官員,能不能行,不行換別人上。”

董良雖然看出了徐鼎康的小心思,但是並沒有準備處理他,因為徐鼎康並沒有違反程序。

他要治罪便是師出無名。

而且徐鼎康是內閣選出的官員,他不便打內閣的臉。

“徐總長,你有空的時候要多走到南京城的百姓之間,看看他們有什麼需求,咱們官府又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他們才是我們華族的基本盤,只有他們的生活穩定了,華族才能夠穩定,他們的生活都富足了,咱們華族才能夠變得富有。咱們華族統1之後,將擁有5萬萬百姓,每家擁有十兩銀子的財富,我們華族就擁有了5十萬萬兩的財富。”

董良轉向眾人說道:“你們看問題的格局要大1些。”

“是,元首。”眾人說道。

徐鼎康知道元首這是在點化自己,也是在給自己機會。

“元首,屬下明白,之前的安排有些急了,主要也是考慮到城內的這些百姓重新組建起家庭,大都缺乏生計。屬下想通過這些商人多創造1些崗位出來。”徐鼎康解釋道。

“你這麼想也不錯,說明你是站在百姓的視角上看問題。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原來靠什麼生活?確實有1部分是依附於權貴。難道這些權貴都是白白養活他們嗎?”

“據我所知,南京城之前在太平軍的控制下,每日還能出產數萬匹絲綢。還能夠在兩年時間建造這麼多的房子。那麼那些女子能不能繼續組織她們紡織絲綢,那些男子能不能讓他們去修路的,改造城市?”

徐鼎康恍然大悟,元首原來對什麼問題都看得那麼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