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四三七章 陳澧

  戰爭在繼續,但是華族內部的改革一直沒有停。董良要將華族的官府建設成一個為華族的發展服務,為百姓的生活服務的官府。

  要改變幾千年來封建統治模式,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傳統的華夏文化中,百姓是皇帝的羔羊,官府替皇帝牧羊。

  雖然也有一部分人認識到百姓是支撐王朝這艘大船航行的水,但是從來沒人將普通的百姓看做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主人。

  陳澧這個人大名鼎鼎,乃是這廣州學術界的泰斗,董良自然是知道的。

  事實上他今天在貢院已經見過對方,只是當時的人太多,二人並未做深入的交流。

  首發&:塔>-讀小說

  董良不知道,這人為什麼會大晚上來找自己,但是這種人最是清高,你要是不見他,可能會讓他記恨你一輩子。

  董良可不想有人一直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

  “讓他過來吧。”董良坐了下來,又讓剛好在房中的尚雲幫忙倒一壺茶。

  對於董良身邊沒有侍女這件事情,尚雲心裡有些矛盾。她覺得以董良現在的地位,身邊應該有一群侍女,這才符合他的身份。

  但是她又覺得董良這樣更加專一,沒有哪個女人會心甘情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男人。反過來也是一樣,男人也不想自己的女人被其他男人分享。

  他自己從桌子上的一疊材料中找到了陳澧的資料。

  陳澧,43歲,字蘭甫,號東塾,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祖籍浙江紹興,出生於廣州木排頭,人稱東塾先生。著名經學大師、教育家、思想家。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舉人,六應會試不中。先後受聘為學海堂學長、菊坡精舍山長。

  現在廣州四處講學,提倡樸學,所造就者甚多,形成“東塾學派”。

  陳澧對天文、地理、樂律、算術、古文、駢文、填詞、書法,無不研習,著述達120餘種,著有《東塾讀書記》《漢儒通義》《聲律通考》等。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他通曉天文地理、樂律算術、駢文填詞,是嶺南大儒。學術史上主漢宋兼採,力主新式學風。

  這樣一個人,董良早就注意到了,有名聲,有威望,又不守舊,可以作為華族推廣西式教育的掌舵者。

  不過陳澧今天過來找董良可不是為了毛遂自薦,事實上學術做到他這樣的程度,對為官已經沒有那麼強的興趣。

  想想也是,一個歷史上被評為廣東九老之一,被稱為僅次於曾國藩的晚清名家,不會是一個眼界狹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