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三四一章 決戰(二)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清朝的鹽商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運商,二是場商。

  運商是鹽商的主要群體。顧名思義,這類鹽商主要負責食鹽的運送和銷售,他們領取了鹽引,壟斷了本年度的鹽綱,成為一個地區內的龍頭老大。

  由於當時的鹽價根據市場供應而有所波動,不少鹽商瞅準時機,散佈謠言,使得食鹽供不應求,從而提高販鹽收入。

  此外,運商中存在一批“總商”,這些總商是鹽商中的頭頭,他們往往會想盡辦法剝削下級商販,從而提高自身收入。

  另一類場商主要負責食鹽的生產和收購,直接干預工人的製鹽。許多場商為了獲得暴利,往往對普通鹽丁加以盤剝。

  正如乾隆時期的一位大臣所言“(鹽商)惟知自利,不恤灶艱……向系用桶量收……每桶實多一二十斤不等”。

  用一個數字或許更能說明鹽商獲得的暴利。在清代前期,淮鹽在產地的價格為每斤2-3文,在銷售地,淮鹽的價格能夠飛漲到60-70文,利潤高達30倍之多。

  按照老馬的理論,這30倍的利潤足夠讓人變成魔鬼了。

  在簡單的買賣當中,鹽商的利潤是極為驚人的,以至於,清朝文人說道“(鹽商)利可坐獲,無不致富”。

  藍天野的家族實際上是一個場商。鹽田鎮,主要採用曬鹽的辦法,他們產的鹽是漁業鹽,主要是粗鹽,賣給那些漁民醃製鹹魚,利潤不高,但是量很大。

  沿海的鹹魚非常受山裡人歡迎,因為這東西可以替代食鹽。

  “元首,要是這麼做的話,至少可降低九成的價格。”藍天野一臉震驚地看向董良,從來沒有哪一個朝代的統治者敢放棄這塊利潤。

  那是因為他們來錢的手段太單一了,董良要是想要搞到錢,有的是比這個隱蔽的手段。

  食鹽官辦這種手段太過粗劣了,簡直就跟明搶一般。

  這幾天,董良幾乎是天天找這些投靠華族的地方勢力頭目談話,他們有商人,有士紳,有普通的讀書人,還有一般的平民。

  從這些人嘴中董良瞭解到了很多關於福建地方上的信息。

  在最後的決戰來臨之際,董良還有心情做這些事情,很顯然他對戰爭的勝利一點都不擔心。

  手下見到自己的老大這般,也增添了勝利的信心。

  好的統帥,可以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手下的軍隊,不一定是騎著白馬在戰陣前的演講,提振士氣的辦法有很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