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三一四章 後方(一)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他為什麼要抄底呢?

  因為上海的各家洋行都會在四五月份前將當年的商品給收購儲備好。

  四月份左右新茶上市,是茶葉收購的旺季。

  而到了七八月份就到了東海和南海上臺風多發季節。在此之前,遠洋商船都要離開。

  但是今年的情況不同,護衛軍對東海進行了封鎖。大量的商品積壓在了上海灘。

  如果在六月份之前,航道還打不通的話,那麼這些商品就要壓在洋行一年時間,絲綢、瓷器還好說,但是茶葉可放不了這麼久。

  陳得利的計劃是趁機壓低價格將這些東西從上海灘的洋行接手。

  然後在那霸的商品交易所加價出售。如此,華族不僅僅可以大賺一筆,還可以將這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給奪過來。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這批貨必須提前在那霸掛牌出售,否則過了時間就沒有洋人的商船運走。

  另一個就是廣州,廣州的商人會不會趁機搞到貨源,將洋商給截胡,也需要考慮在內。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所以說這裡面還是有很大的風險。萬一到時候,這批貨拿不到,或者是賣不出去壓在自己的手中,這對於華族緊張的財政都是一個負擔。

  董良準備在下半年修建橫跨海峽的電報線路,這光纜都要從國外購買,他還準備修建環島鐵路。哪一項不是幾百萬的大工程?

  周藤虎管理著錢袋子,不能只考慮到當前的事情,還要考慮到今後可能需要的開支。

  更何況,現在董良將大隊擴建成支隊,正規軍的規模一下子擴充了七八倍,這軍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工部的製造局更是已經開到了各個縣,這些地方上的製造局雖然可以通過製造農具、鐵釘等來獲取一定的收益,但是總體上還是投錢的,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需要制辦設備。

  華族蒸汽機的產量有限,一下子開了這麼多的製造局,其中大部分的蒸汽機都需要在交易所下單。

  現在洋人也變聰明瞭,他們在那霸建造了倉庫,會根據交易所的交易情況,提前存入一部分商品,這樣有人下單,就能夠立即交貨,交貨時間短,那麼價值自然也就高。

  商人的嗅覺是敏銳的,這些第一批入駐那霸的洋商聽說上海灘和寧波港被封鎖,一個個幸災樂禍。

  他們在那霸先拿到貨,回道歐後,再將這個不好的消息散播出去,然後就可以趁機抬高價格。

  後世的一些商業手段,此時已經有了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