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九三章 華族的家底

非洲已經窮的只能被那些洋人掠奪人口,美洲更是到處都是大農場主。

主要是東亞這裡集中了大量的人口,而且這裡有自己的特產,此處的百姓也有1定的消費能力。

商人們進行交易必須要有1定的商品作為載體。

他們運來西方的商品,然後從這裡帶回特產,從而在兩頭賺取差價。

琉球剛好位於東亞的海上中心位置,加上董良的自由開放政策,這在保守的東方簡直就是獨樹1幟。

這樣的情況要是還發展不好,那就說不過去了。

“還是弢甫你運作的好,要是換了別人,那霸可發展不了那麼迅速,這才幾個月的時間啊。”

董良確實很開心,臉上的笑容像是早上迎著朝陽盛開的太陽花。

“元首,你可不要誇我,就您搞的這些東西,我以前連聽都沒有聽過,就連那些洋人看了您的方案都歎為觀止。”

“咱們在交易所下的生鐵單子有人接嗎?”董良問道。

“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爪哇島有自己的鐵礦,只要咱們願意付錢,他們會不間斷供應,甚至願意為我們擴大產能。”

果然,資本無國界。

董良在那霸建立交易所,還有1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戰爭物資的需要。

生鐵和銅1直都是董良手中緊缺的物資。

華族要想發展軍力,發展生產都離不開鐵。

不過大清的冶鐵能力不足,陳得利在沿海收購了1圈立馬就將價格給帶了起來。

在沒有自己的鐵礦以及冶鐵中心之前,董良必須要大量進口生鐵。

那些港口要塞上的巨炮,有時候1門就需要上萬斤的生鐵。

而董良要在海上發展,以後就無法避免建立要塞。

護衛軍的海軍與洋人差距太大。

董良覺得華族在今後很長1段時間內都要採取要塞加小艇的近海防禦策略。

他製造了那麼多的火箭艇,就是為了在近海淺水配合炮臺與洋人的艦隊周旋。

而製造火箭和岸防炮都是需要大量的鋼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