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三五章 船洋

  董良就是要在東海豎起一杆大旗,召集那些願意為華族崛起而獻上自己才華,甚至是生命的讀書人。

  到那個時候,董良的隊伍才算是真正建立起來。

  “陳先生,麻煩你先負責印刷工坊這邊,這裡必須要有一個讀書人坐陣。當務之急,先將孩子們的教材給印出來,另外,將序言印十萬份,我有大用。”

  董良準備先用《告華族同胞書序言》來試試水,讓陳得利在沿海的港口以散發地下小廣告的形式先擴散開來。

  
  這樣也能夠迅速將他們東海華族護衛軍的名聲給打響。

  現在已經是咸豐二年九月份,這一年的霜降是九月十一日。

  早在七月二十八日,太平軍已經殺入了湖南。而在咸豐元年八月份,江蘇北部豐北廳黃河決堤,兩江總督陸建瀛親自前去督辦。

  但是因為朝廷的錢都拿去剿匪了,因此工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現在。

  咸豐皇帝還是認為,黃河比洪秀全更加可怕。當在此督辦黃河工程的兩江總督陸建瀛上奏,請求離開豐北廳,趕赴長江上游督辦防務時。

  他卻讓陸建瀛留下,與河道總督楊以增一同治水。

  剛剛登基的咸豐還是很愛民的。他不會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洪水和洪秀全都將脫離他的掌控。

  董良管不了這些十萬八千里外的事情。他唯一關心的就是太平軍什麼時候打下南京。

  只要太平軍拿下南京,那麼滿清的所有火力都將被吸引過去。

  南京是江南的第一重鎮,不管戰略意義怎麼樣,至少南京的象徵意義比較強。

  控制南京說明太平軍有了與滿清劃江而治的資本。

  而誰都知道沒有江南的輸血,現在的北方是無法與南方抗衡的,至少錢糧一塊就能夠將滿清朝廷給逼得崩潰。

  因此滿清必然是要全力對付南京城的太平軍。

  而那個時候,福建、兩廣就相當於與中樞隔絕開來。

  那個時候就是華族攻城掠地快速擴張的時候了。

  董良要加緊為即將到來的大時代做好準備了。

  無論是佔領琉球,還是在東南沿海為護衛軍造勢,都是在做一個鋪墊,為即將到來的大時代做好鋪墊。

  董良的最後一站來到了島上的鑄幣工坊。

  這裡有一套衝壓式鑄幣機。

  這套設備也是從鹿兒島的集成館搬過來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