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三十四章 廈門港的洋人們

  還有一艘是武裝商船,也就是救了凱文等人的“獵犬號”。

  四艘船組成了一支臨時聯合艦隊向石垣島的方向開去。

  船上還有兩百名英軍、七八十名米國海軍陸戰隊以及五十幾名在廈門招募的僱傭兵。

  在徳迪的運作下,泉州官府還派了一名吏員與他們一起行動。

  是的,官府已經按照洋人的說法,認定董良等人犯了海盜罪。

  這名吏員過去就是要宣佈他們的罪狀的。

  而這個時候,董良還在八重山種田練兵。

  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火槍工坊監製燧發槍。

  手下的匠人都是董良臨時挑選出來的。

  他必須要手把手教他們。

  匠人們遇到難題也要董良解決。

  董良前世就是技校的實踐課老師,在教人手藝方面,他是專業的。

  更何況燧發槍這玩意兒並非是什麼精密的東西。

  董良的小高爐雖然簡易,但是它畢竟是一百多年後的技術,出產的鋼材用來造滑膛槍還是可以的。

  現在他的產量已經能夠達到每天二十杆。工人的數量也達到了一百多人,其中有五十幾人是琉球人。

  這些琉球人膽子是小了一些,但是動手的能力都很強。

  這可能是大部分土著人的共同特點。

  他們沒有先進的工具,因此鍛煉出了出色的動手能力。

  自從俘虜了扶桑人的這隊探查兵之後,董良更是加快了火槍生產的速度。

  現在已經有兩個中隊完全換上了燧發槍。

  分別是董興福的火槍中隊,還有彭能的那個長槍兵中隊。

  訓練的事情基本上不用董良操心。

  他默背出了前世的步兵訓練操典,然後結合現在的燧發槍特性進行了修改。

  主要的訓練內容就是射擊和三人小組配合刺殺。

  董良要求手下的護衛隊在刺殺的時候必須三人一組進行配合。

  兩人負責格擋,另外一人進行刺殺。

  主攻手可以在三人之中任意切換,非常靈活。

  另外,董良還安排他們進入島嶼上的山林中進行適應性訓練。

  尤其是西表島上有很多紅樹林,有些地方是沼澤地,如果不熟悉的話很容易就能陷進去。

  董良找來經驗老道的當地人來教護衛隊員如何在島上穿梭行進。

  不要看這兩座島,周長也就是幾百公里,利用好的話,能夠拖住幾萬敵人。

  而且任何敵人打到這裡,補給都是他們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