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第 145 章





比如一些為了玄學名聲來,結果變成回頭客的富商;再比如上流圈子的那些年輕人。對他們來說,現在的幾種酒水,儘管好喝,但也未免溫吞了些,裴宴經常會在客戶建議上,看到說能不能出個度數高點酒水的要求。




裴宴琢磨了下,三款低度酒水的確足夠,也該出款高度酒水。




古代的高度酒其實並不算多,超過二十度的,也就寥寥兩三種。




她考慮到這款酒水最好和其他有所區分,最後選用的是用高粱酒作基地,拿桃花瓣醃製的“桃花釀”。




春天的時候,裴宴就趁著每週一天的假期,逛了燕京郊區幾片桃樹園區,挑了片好的,訂購花瓣。




三四月最新鮮桃花花瓣,用清水清洗乾淨,浸泡半日後瀝乾,再晾曬一天。花瓣擰出汁,加入幾味中藥材、冰糖和野蜂蜜,再用洛氏酒水旗下的低度高粱酒作為基底釀製。




最後出來的桃花釀,是濃郁的粉紅色,帶著桃花和草藥的香味,一口下去便微醺。




眼前這批桃花釀,已經是第四批,裴宴倒了一小杯,抿了口,滿意地點頭:“這批已經很好了。”




她酒量雖說不差,但也不算太好,這酒度數略有些高,便沒多喝。




剛放下杯子,電話就響起來。




拿起來一看,是洛聞川。




果酒分公司的工廠都已經建設得差不多,員工招募也已經完全。




不過一個重要產業線開啟前,還有不少細節要忙,洛聞川精力雖好,但多少也有一絲疲憊,頓了頓,才說:“新品搞得怎麼樣?”




“新的一批已經很好,很快就能先行售賣,”裴宴說,“還得麻煩洛少爺幫我搞定新款包裝。”




桃花釀度數高,若是跟其他三款果酒一樣包裝,或許會導致一些喝不了酒的顧客誤會。




裴宴思考過後,選擇了清透的白色瓷壇,略微能透出一點裡面酒水的顏色。




南金玉的酒水包裝和果酒分公司是一致的,這一點,自然是交給洛聞川去做。




洛聞川:“這是自然。”




洛聞川:“對了,最近我們公司底下正在頭腦風暴產品正式上線後的宣傳,你的字,倒也能作為宣傳一環。”




裴宴一愣:“我的字?”




洛聞川一挑眉:“網上正鬧得沸沸揚揚呢,你不知道?”




裴宴飛速拿出平板,刷了幾下微博。




那幾個老頭來頭竟然挺大,這倒是讓她驚訝,不過:“他們開高價,多半是因為心中慚愧,我的字不過是中上等級,雖說不算拿不出手,但也不值那麼多錢。”




洛聞川聽到這話,卻沉默許久。




他本以為裴宴是習慣性低調,沒想到竟是對自己認知不足:“我雖不大懂書法,但公司有個高管懂,他十分肯定,你的字絕對是金字塔尖級別。裴宴,你是不是對自己有誤會?”




裴宴:“?”




裴宴愣了好一會,才遲疑道:“你那高管,有什麼知名書法家書法集之類的嗎?”




沒過多久,洛聞川發了個pdf過來,標題是當代前五十書法家書法集。




裴宴深呼吸一下,快速翻了翻,越翻,眉頭皺得越緊。




除非洛聞川這高管的書法集有問題,否則……這前五十的質量,可比她想象得差多了。




這質量,放古代,別說前五十,前五百都不一定能進得去。




也就是頂尖的一二十個,勉強能和古代的前五十一拼。




裴宴本以為,現代人這麼多,書法家質量和古代不會有太大差別。




但仔細一想,現代人雖多,但是也很少有人跟古代人一樣,開蒙就開始用毛筆。




況且古代有科舉這玩意,如果字不好看,別說高中進士,秀才都考不上。




像那些能進一二甲的,字遠超過“端正”的範疇,拿出來,都是能讓人好好欣賞一番的。




這種內卷之下,古代人的字比現代人好上不上……那也就不奇怪了。




她原本習慣跟古代那些大佬對比,覺得自己中上都勉強。




現在才猛然發覺,在現代,她好像能排個上等?




【宴:仔細一看,我好像確實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厲害點。】




【宴:你說的宣傳法,我具體考慮考慮。】




【洛聞川:……這話別跟不熟的人說,如果不是我們認識兩年多,我肯定以為你凡爾賽。】




【洛聞川:ok.】




裴宴放下手機,正消化因為對手不同,她的書法突然變成金字塔尖的事實。




又一個電話打過來,這次是呂經理。




呂經理見過不少大場面,但此刻也難掩聲音中的顫抖:“小裴總……央視和《華夏日報》的記者,都說要採訪您。”




央視和《華夏日報》。




兩個最高權威的官媒。




*****




裴宴的書法瓜,在相關圈子裡鬧得沸沸揚揚。




向來嗅覺最靈敏的媒體,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新聞。




而這次行動最快的,並非是網媒和其他亂七八糟媒體,而是正兒八經的官媒。




央視和《華夏日報》的記者第一時間靠自己的人脈關係聯繫上週老等人,希望針對這件事做個採訪。




這事吧,說實話有點丟人,本來他們還以為會被一口回絕。




沒想到那邊還挺爽快,直接答應下來。




記者們趕到周老家的時候,書法家們正忙著欣賞那幅《蘭亭集序》。




周老心裡明白,裴宴這種不靠這個吃飯的,一般不怎麼會給其他人提字。這《蘭亭集序》得來不易,拿回來就仔仔細細鑲在卷軸上。




記者們來的時候,對這事還半信半疑。




但看到周老他們這麼小心,那“疑”就去了大半。




官媒的記者,不像一般的小媒體那麼刻薄尖銳,但問題也一點不減鋒利:“請問,這位南金玉老闆的字,真的有網上流傳的那麼好?值得你們出高價購買?”




周老和老嶽對視一眼,最後老嶽先出來開口:“沒錯,正是因為這字太好,所以我最開始半點不相信這是一個年僅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寫的,還口出狂言、冤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