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收放自如的表演

  所以,人們此時反而更關注的是小品裡唯一的配角劉清山的表現。

  正如上面講過的那樣,他不搶戲、不著痕跡的表演方式,粗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

  可細細品味過之後,越來越多人猛然發現,他或許才是三個人當中最令人記憶深刻的那一個。

  就因為他幾乎不動聲色的表演模式,很立體,有層次感,把人與人微妙的情緒變化抓出來了。

  很多人演喜劇,是演員使勁地撓你,使勁兒給你抖包袱,準備好了沒有?我要讓你笑了!

  人緣不好的表演者呢,惹人憎恨,人緣好的,觀眾也就賣個面子,使勁兒勉強笑一笑,大家都尷尬。

  但是劉清山不是,他讓你發笑,是不自覺的,笑完後,你仔細想,你覺得他的語調和節奏用得太好了,還經得起回味。

  比如這個小品裡,他扮演的主持人其實就是個起到起承轉合的話題引導者,你不能說他這個角色有多不可或缺,但沒有了主持人的拋磚引玉,白雲黑土的戲份就不好自然地進行下去。

  而他主持競答這一環節的重要性,看似中規中矩,毫無逾越感,實則每一句臺詞都是沒有包袱的包袱,抖出來完全就是憑藉著精湛的演技,沒有誇張、強調,只有更符合劇情的契合感,形象妥帖的內心流露,非常自然。

  關鍵是,劉清山並沒有把這個角色演繹成很機械,很說教,雖然臺詞力誇張,但是人物還是很單一的固定模式。

  而是以他的的表演拉高了整個小品的檔次,讓它有了質感,不是為了演而演。

  一般喜劇演員的臉,只有一種主調氣質,例如油膩中年男人的潦倒卻心酸的喜感,最底層農民的極接地氣的小狡黠喜感,沒有任何胡搞底線的無厘頭,始終帶著舞臺劇演員的誇張感的專業院校模式等等。

  劉清山的表演獨屬一類,他幾乎在任何導演手上都能被用好,像一個麵糰,誰都能捏出想要的形狀。

  這就是因為他整個表演氣質的“復調”,變化莫測,你甚至摸不到他的主調情緒,每次都給人一種真誠,哪怕你明知道這是假的,也覺得是真的。

  這種復調更體現在表演方式上,“收”與“放”的表現。

  很多人對於表演的理解是擴張,努力的讓自己的表演佔據整個空間,充滿舞臺,充滿得厲害。

  劉清山正好相反,他的表演是內斂的,往內收,收得比任何人都厲害。

  其他人的表演到他這裡輕鬆地掠過去了,一點痕跡都沒有,就像是大浪一下子蓋住了石頭。

  可是不經意間,他會露出來,恰到時候得露出來,鋒利至極,曇花一現,很快又不見蹤影了。

  而就是在這麼一霎那,集中了他所有的功力,讓人徹底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