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女軍醫的扮演者


  劉清山笑著耐心解釋:“能用上的一定可著勁緊著他們來,但我們的群演戲並不多,而且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只招年輕人,不就把我們演員的風頭給搶走了?”

  趙村長呵呵笑了:“也是哈,俺們這裡的小小子個頭高,身子瓷實,也確實不是你們城裡人可以比的。”

  這話聽上去略顯尷尬,可實際上就是這麼回事,這裡的男孩子一個個的不僅個子高,身體強壯的也好像職業運動員,大概跟他們從小翻山越嶺有很大的關係。

  前來拍攝的群演戲份確實不多,主要有一場鄉村集市的鏡頭,並且還是那種一晃而過的不長時間。

  不過其中有一場山匪窩裡圍著火堆跳大神的戲,的確需要很多年輕人,但這件事不宜提前說出去,不然為了點勞務費,村裡那些火氣正旺的年輕人,別再為了名額撕把起來。

  而且劉清山之所以選擇來這裡拍攝,是因為幾十年前的舊社會,這裡確實出現過山匪窩點,按照東北當地人的叫法就是出過“綹子”,更早時又叫做“鬍匪”或“鬍子”。

  所以說這裡的民風彪悍,跟早年間鬧過綹子可能也不無關係。

  至於“跳大神”,在這裡被叫做“出馬仙”,或者“找大仙兒”。

  作為東北地區典型的民間信仰,“出馬仙”在當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

  如果說“赤腳醫生”是舊時鄉鎮的主力身體治癒者,那“出馬仙”便承載著心靈治癒這一更高難度課題。

  在東北,人們將“找大仙兒”視為家常,家中兒媳不懷孕,找大仙兒破破;身體不舒服,找大仙治治;丟東西了,找大仙問問;甚至是最近麻將桌上手風不順,也能找大仙兒幫你算算。

  算準了,那便是你找了個好仙,若是沒算準,那多半是仙兒的法力不夠,再換個瞧瞧罷了,對“大仙兒”的信仰卻是難以動搖的。

  與正統宗教的燒符、唸咒、開壇不同,出馬仙在治病、驅邪、算卦的手段走的是另闢蹊徑,走的是仙家附身的路子。

  所謂的“出馬”,則是附身的一種形式,被附身者是被稱為“弟馬”的有緣人。

  這一套看似完整的信仰邏輯,其實形成卻是在近代。

  這主要追溯到東北地區更早的“薩滿教”信仰,所謂薩滿,起源於滿洲通古斯語,意為“癲狂”。

  其教義中信仰“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認為“宇宙萬物、人世禍福皆由鬼神主宰,神靈賜福,鬼魔避禍”。

  正因為如此,薩滿神為了保護族人,特在氏族內選派自己的代理人和化身——薩滿,並賦予其特殊品格和通神,為本族消災求福。

  無論是民俗還是政治文化上,薩滿教在華國曆史上都打上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當然,薩滿教並不是“出馬”的全部,“出馬仙”中的另一半則是華國華北地區的保家仙。

  跳大神也產生與薩滿教中,在薩滿教儀式中,薩滿身穿神衣,頭戴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雙眼半睜半閉,打幾個哈欠後,開始擊鼓,然後起身,邊擊鼓,邊跳躍,邊吟唱,音調極其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