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一千五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


隨後,劉清山一指老郭:「我跟郭老師的風格不同,他唱什麼都有股子棒子味兒,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更喜歡流行樂,這算是代溝了吧?」

 
謙哥的捧哏緊接著就跟上了:「只要你改編的小曲好聽,觀眾們願意聽,說我們是腹部溝都行!」

 
一片鬨笑過後,劉清山開嗓演唱。

 
這首小曲在京都並不新鮮,可以想象當年應該挺火的。

 
而且過去的京都有打磨廠,主要是主營印刷的一些小作坊,比如二酉堂、保文堂,經常出小唱本,眾多的小唱本中都收錄了這首《探清水河》。

 
甚至遙遠的大東北都有二人轉版的探清水河,不過曲名變成了《清水河》。

 
是在原有基礎上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重新改編的,如今已經成了著名的傳統東北民歌之一。

 
這個故事還有版本不同的很多結尾,不管哪種結尾都是很悲涼的。

 
劉清山的這個版本更貼近於流行曲風,但感人至深的因素一點也沒減弱,相反由於唱腔更容易帶入感情,這一版本顯然更顯得情深意切一些。

 
本來為不耽誤人家的大返場,劉清山只唱出了開頭部分的兩個小段。

 
但在老郭忽悠的全場都在呼喚他把曲子唱完整,他也就借勢唱了回全版。

 
當然其中的一段少兒不宜省掉了,即便是這樣,也照樣把一個雙方殉情的悽美愛情故事,詮釋得很清晰完整,感動得幾乎所有人都熱淚盈眶。

 
原版《探清水河》京腔京韻的將這段故事娓娓道來,可那種字正腔圓的唱法並不能被所有人所欣賞。

 
確切說老版本只能被少部分人欣賞,大部分年輕人覺得這種唱法聽起來「硌耳」。

 
其一重要原因在於老先生唱曲「不倒字兒」,因為「倒字兒」是京都小曲中最大的忌諱。

 
舉個例子解釋何為倒字:一句唱詞比如「桃葉兒尖上尖」,其中「葉」字發音為四聲,若您唱的時候給唱成了「桃噎」,「桃爺」,「桃野」,這就算「倒字」。

 
在舊時藝人如果唱倒了字,說明藝人學藝不精,火候不到家,會被觀眾叫倒好。

 
所以說最初版的《探清水河》,以這種規矩的京都小曲唱法,故其流傳的圈子有限。

 
劉清山的這一版本對傳統的探清水河的曲韻進行改良,並刪去了四更裡涉及到18j的內容,聽起來既不牙磣,又使它能進一步符合大眾的欣賞標準。

 
但整個曲風聽上去還是像極了相聲門裡的柳活兒,因為這種傳統曲風的敘事歌的敘事性很強,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伴奏與人聲旋律的衝突矛盾也很有深意。

 
而且這一版本既能用傳統的三絃伴奏,也挺適合吉他彈唱,甚至以鋼琴曲的形式演奏出來也毫無問題。

 
只是現場的絕大部分人只聽出了它的打動人部分,很少有人聽出來它的改編才是最大的驚喜。

 
因此在觀眾們好一陣子的熱烈掌聲過後,

 
老郭才把更深層的意義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