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顛覆性的表演

  等到劉清山、泰勒、艾爾斯特納三個人,各懷抱著一把吉他走上臺,天底下的氣氛就一下子攀升到了頂峰。

  《500miles》這首歌,是60年代歐美民俗復興時流行的一首民歌,簡單重複的歌詞營造了一位遠離家鄉的旅者的憂傷:錢花光了,也羞於回家,沒有目的地遊蕩著。

  劉清山就是以此來做開場白的,三兩句話就營造出了歌曲本該有的氛圍,人們也馬上安靜了下來。

  由於是英文歌,這首歌在華國內地知道的人並不多,尤其是如今的年輕人,對它更感陌生。

  但音樂一開頭,前奏就是一種溫暖舒服讓人有一探究竟的感覺。

  舞臺上的三個人也並不像簡單地歌唱,而更像是歌聲與表情的配合下緩緩地道出一個故事。

  兩個男生在女歌手兩側伴隨著午時的耀眼陽光,彈著吉他並溫柔地輕聲吟唱。

  這是一首表達在外遊子想歸家,卻又對自己身無分文的現狀感到無奈而無法如願的心情,三個人不禁有一種與自身呼應的感慨。

  尤其是對金溪善和艾爾斯特納來說,他們都屬於在外拼搏的人,唱起這首歌來,會有一部分跟歌詞裡所描述的意境相近的思鄉情結。

  臺下的觀眾儘管只有少數人能聽得懂歌詞,可是旋律還是相當優美的,在淡淡的旋律中,深深的情感也會隨著聽不懂的歌詞慢慢深入進來。

  因為安靜的旋律會帶給人很安寧的感覺,而且籃球賽在前面的那些鋪墊,結合優美的旋律,也不難有令人回味的心生傷感。

  一時間,觀眾們都感覺所有的煩惱、睏倦都被溫暖的聲音撫平,最懂你心的音樂永遠是清新溫暖而治癒的。

  關鍵是即使聽不懂歌詞,歌曲裡所具有的故事性,豐富了歌曲的場景感的同時,依然能夠撩動人們的心絃。

  主要是這首歌的旋律是在太美了,朗朗上口的魔性,是那種聽一遍就牢牢不忘的身心俱愜感。

  好聽的歌曲總是能讓人們感同身受,而經典的歌曲卻可以讓我們品味不同的心境,這首歌就是兩者皆具的傳世經典。

  聽著它就彷彿坐在離開家鄉的火車上,或看著親人的火車,伴著汽笛聲,一點一點地,奔向遙遠而未知的未來,滿懷離別的傷感。

  而且他們三人的這個版本,聲音更加純淨,節奏更慢,他們的原聲木吉他,和著樂隊的木貝司、班卓琴、曼陀林伴奏,淺吟低唱更多像是自言自語的訴說,迷茫、憂思、惆悵都是淡淡地流淌出來。

  第一次聽到的人都會覺得挺好聽的,或許稱不上驚豔,但真正的百聽不厭就是這種歌曲,這也是一首不朽的歌該有的品質,是怎麼也抹殺不了的現實。

  因此整整首歌結束,他們都得到了人們的起立鼓掌歡呼,或許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應景,但那些職業歌手們的臉上驚豔感他們還是看得到的。

  隨後,由泰勒留下來演唱了一首她專輯裡的老歌,劉清山則徑直回到了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