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四百二十四章 老人說道

 
“48年,我被調往《大公報》香江分社,沒想到從此後就與家鄉隔絕了,一隔就是幾十年!但那段經歷一直深刻在我的腦子裡,於是55年開始,我成為專欄作家後,便擬寫了首部武俠《書劍恩仇錄》。”

 
“您老的書我都看過,熟悉裡面的每一個角色,但沒找到有跟您記憶裡的孫叔類似的人物描寫。”

 
“我不敢寫,源自於我內心深處的的敬畏和感念!再年輕的時候,我還試圖想著回去看一眼,但兩地間可以自由往來的時候,我已經五十多歲了。九幾年的時候,也曾回到之前的那個圖書館找到那本古籍,可惜圖書館裡的一切收藏,在七幾年的時候焚於一場大火!”

 
“您手裡肯定還有當時進山時候的地圖吧?我是指能夠指引您前往的地形圖。”

 
“有!其實我今天找你來,就是想把心裡的遺憾交給你來完成,那份地圖和血紅色玉石我都可以教給你,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想在我臨死前,得到你的探尋結果!”

 
“您老就放心吧,有我在,您肯定能活過百歲!”

 
金老爺子笑著搖搖頭,“我知道你的醫術同樣驚人,但我如今也有八十歲了,早嚐遍了人間百味,若不是因這件事牽念著,興許前些年就考慮更早託生了!”

 
劉青山心下吃了一驚,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對自己的壽命沒有更多要求的老人,而且聽他拒絕的語氣之果斷,顯然不是臨時性的想法。

 
老人家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嘴角的笑意更柔和起來:“其實我是更崇尚生死由天定,個人經歷也一直清晰可見!明達時豪情萬丈,積極進取,常懷濟世之志;而一旦窮困則困頓失意便出世,歸隱山林不務世事,去向老莊處尋求心靈的撫慰。”

 
“老先生是在修行道家!”劉青山恍然大悟,“有了道家人生這條退路,世人便多了一份選擇,其後的人生路上走得就越發從容也越發悲壯,幾多暢快、幾多得意,幾多悵然、幾多失意,箇中意味恐怕只有親歷方能體會。”

 
金老先生眼前很明顯的一道閃亮劃過,“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居然擁有老朽幾十年的道家感悟,莫不是也有類似的儒釋道相互關係的思考?”

 
劉青山搖頭感嘆,“我目前可遠遠做不到這種超然世俗之外的出世精神,或許以後老了,能如先生一樣領悟到更深刻的隱逸文化裡的精髓,但顯然如今正被俗世間萬般事務所纏身,家人、朋友、富足、功力之念仍捨棄不得!”

 
老人家頗似意味深長的瞥了身邊的張大鬍子一眼,“此子如今的精神狀態,也一如年輕時候的我,更趨向與儒家,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不同;如今的我傾向於道家,重視生命,尊重個人的獨立性和主體性。有時候想來,那一次的神農架之行,其實早已經深入腦海意識,只是於真正接受它還需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他轉而望向劉青山:“此時我更羨慕那個人的逍遙出世、怡然自得,或放蕩不羈,縱情山水,流連忘返;或避世隱居,隱逸山澤,棲身曠野;或傷心失意、懊喪退隱……總之隱於野有之,隱於市有之,隱於朝亦有之。相對於儒家的積極進取、奮力拼搏,這些穿行於鬧市與山林之間的隱士是另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