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四十二章 拍攝狀況頻出

 
這裡的市場有點像國內七、八十年代的集市,主要原因是並沒有得到規範的治理。

 
城裡的街道非常狹窄,普遍的建築也很破舊,但每天人潮擁擠,人縫裡入眼全都是隨便找一些編織袋,或者是麻袋往地上一鋪的地攤。

 
劇組一行落足的地方,並不是晚上要居住的酒店,而是直接來到了提前包下來的一座橡膠加工廠。

 
是由於有一場戲,講述陳龍和瑪麗卡被警察追逐,就是跑進了橡膠廠。

 
更由地面打到上去橡膠的運輸帶,眾人先後被運輸帶上的膠水粘著,為求脫身,他們只好一件一件的脫掉身上的衣服。

 
這處片段是整部影片裡不可或缺的搞笑畫面,也是陳龍幾十年來賴以生存的鮮明風格特點。

 
運輸帶上的巨大刀閘可不是道具,面對急速運轉的鋸齒閘刀,沒有個三兩天的事先演練,演員的安全問題就不能得到保障。

 
此時正值中午,簡單用過飯後,陳龍就召集相關人員來到那間廠房裡體驗。

 
跟隨而來的還有陳家班,陳龍的片子很多動作設計,都是在隨拍隨編,尤其是在始終運轉的運輸帶上的動作,具有很大的不可確定性。

 
相關演員只要踏上運輸帶,步伐稍有差池便有生命危險,相關的武打設計難度極大。

 
特別是瑪麗卡,因有很多衣服被撕扯下來的鏡頭,還要注意鏡頭擺位以防走光,一心多用,難度更是相當之高。

 
所以陳龍最擔心她應付不來,這麼急匆匆的不等休息就進入狀態,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一身喜劇細胞的大哥不僅是現場的搞笑擔當,魔性的情節設定現場,更是常常讓圍觀者都能捧腹大笑。

 
陳龍這麼做是有很多用心良苦包含其中,他之前拍的都是動作喜劇,而神話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嘗試,主打史詩跟愛情了。

 
這好比天天看的相聲表演,然而這次不一樣了,人家上臺雖然還是用嘴表演,但不說相聲,改唱歌了。

 
這樣一來,除非演員的唱功,真的能達到一鳴驚人的水平,且在大眾接受範圍內。

 
於是在這次的風格轉變當中,如何更加渲染搞笑的長處,來竭力淡化一下觀眾對變化帶來的不適應。

 
無疑這種讓人大呼過癮的典型陳龍式的打鬥風格,就是彌補穿越邏輯硬傷,和三段劇情之間銜接的突兀感最好的粘合劑。

 
所以他做得很認真,作為此時另一主角的瑪麗卡也異常投入。

 
而這些鏡頭,在和玉漱公主的相關情節裡是不可能出現的。

 
古代公主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更不可能作為現代的個性獨立女性進行描繪。

 
因而這種略顯愚人之嫌的打打鬧鬧笑笑的畫面,唯有在異域他鄉才能夠出現,畢竟整部影片的主旨,還是一曲如泣如訴、蕩氣迴腸的愛情悲歌。

 
或許瑪麗卡事先得到了陳龍的某種承諾,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情節設計裡相當的配合。

 
要知道天竺幾千年來的民俗風情還是相對保守的,那是一種宗教影響下的女性相對傳統和保守。

 
當然她能夠這麼做的前提,是天竺社會對寶萊塢女性性情豪放的特別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