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十一月,李長安不得不準備回長安了。

 她畢竟還是大唐公主,年關不回去祭祀宗廟總歸是說不過去的。

 正好,她還打算順便把另一樁要緊事做了。

 “老師,你可願意做荊州刺史?”李長安找到張九齡,也不繞話題,直接單刀直入切入了話題。

 先前的荊州刺史是韓朝宗,算是半個自己人,可月前韓朝宗因為縱容手下貪汙被貶去了偏遠下州做刺史,新上任的荊州刺史是張九齡先前的政敵,和張九齡不對付,處處刁難張九齡。

 加上李長安這段時間的考察來看,荊州處於交通運輸要塞,地理位置極好,商業繁榮而不用擔心戰亂,荊州也沒法招募兵將,長史就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不如刺史有用。

 若是張九齡能當上刺史,這荊州之地才是實際上到了她的手中,她這幾年完全可以通過張九齡來在荊州大展身手,就算有了成績,外人也只會當作張九齡擅長治理地方而不會聯想到她身上。

 在天寶五年之前,她得苟起來發育。

 張九齡正在編書,商隊先從嶺南經過,分出一波人手來將張九齡的兒女親人送回來,而後才又去了安南,張九齡從信中得知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已經全家往這邊趕來了,這才又把全部心思放在了編書上。

 聽到李長安之言,張九齡抬起頭,平靜道:“陛下厭棄我,如何肯再給我升官呢?”

 話裡話外卻已經沒有了先前的幽怨。

 得意弟子治理一方已經初見成效,故人之後在自己輔導下必能高中,兒女也快要承歡在自己膝下,身側還有好友可以一同作詩賦文,帝王宰相對他已經遙遠的像是上輩子的事情了。

 “我自然有妙計。”李長安自然是有把握才會來問張九齡。

 上完了沈初的“唐玄宗專題系列”課,又有了從武惠妃那學來的東西,李長安如今敢說自己是全天下間除了高力士之外最瞭解李隆基之人。

 就連李林甫,他或許更瞭解李隆基深諳權術的那一面,可他對於李隆基年少時候和未來年老後的事情,也絕對沒有李長安清楚。

 李隆基這個人,做事的時候心比誰都狠,事後卻又愛裝出一副深情款款的樣子,尤其是對他沒有威脅的那些人,李隆基向來不吝嗇他的深情。

 對馬嵬坡後的楊貴妃如此,對如今的張九齡也是如此。

 過了年就是開元二十七年了,歷史上的這一年,李隆基封張九齡為“始興開國伯”,食邑五百戶,又在明年,也就是歷史上張九齡去世之後,封張九齡為荊州大都督,諡號文獻。

 要說其中沒有彌補的意思李長安是不信的。

 李隆基心裡也清楚張九齡沒做錯什麼,當時他貶張九齡出長安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張九齡總是處處維護李瑛,如今李隆基冷靜下來了,對張九齡的憤怒也就變成了愧疚。

 只是長安已經有李林甫,不再需要張九齡了,李隆基也不願意有個直臣再整日管著

 他,所以目前才對張九齡不聞不問。但看張九齡被貶了有一年多了,李林甫都還沒有找過張九齡的麻煩,也能看出來李隆基對張九齡的心思,要是李隆基不在意張九齡,李林甫這個破家宰相恐怕早就想辦法報昔日之仇了。

 張九齡聽到李長安的話之後緘默不語,過了許久才輕嘆一聲:“便依你吧。”

 說到底,他也還沒對自己效忠了一輩子的帝王徹底死心。

 他的詩還愛他。李長安驚恐地搖搖頭,把這句話從腦子裡扔出去。

 都怪這些詩人動不動就喜歡把自己比作美人,把君王比作夫君,這才讓她產生了這麼恐怖的聯想!

 十二月初。

 昨夜下了雪,馳道上來往的馬車頂都覆蓋了一層薄雪,一輛馬車在長安西郊的壽安觀前停下,一個身著白袍的溫潤青年先跳下了馬車,而後轉身從馬車上扶下來一個穿著鶴氅的半大少女。

 緊趕慢趕走了一個月,李長安和沈初二人這才回到長安。

 李長安原本不想讓沈初再跟著她一起顛簸,可沈初說要會長安訪友,終究還是帶上了他。

 “老師可要今日就入長安?我還要再在壽安觀待幾日。”李長安走進了壽安觀內,把身上的鶴氅交給迎上來的紅綾,用力跺了跺黏在靴下的雪,問沈初。

 沈初頓了頓腳步,這才想起來自己回長安是為了訪友。

 “過幾日再去,不差這一時。”沈初若無其事走入了壽安觀。

 李長安笑彎了眼,像一個小炮·彈一樣衝到沈初身邊:“老師是擔心我一個人上路不安全才執意要陪我會長安的吧。”

 “你有侍衛保護,哪來的不安全。”沈初板著臉道,腳下走得越發快了。

 李長安停住了腳步,大聲“自言自語”:“我知道了,那老師一定是怕我一個人孤苦伶仃趕路寂寞,才故意說你要回長安訪友,實際上是為了路上陪我說話,對不對?”

 卻沒有聽到任何回答,抬頭看,只能看到沈初步履匆匆逃離堂廳的背影。

 直到十二月中旬,玉真公主才從外地趕回來,和她一起回來的還有一個相貌俊朗的中年男人,只是那個中年男人並沒有在玉真觀待多長時間就離開了。

 玉真公主送走了男人之後心情顯然好了許多,她上下打量著李長安,愉悅道:“安娘長高了許多。”

 過了年李長安就八歲了,按照大唐的年齡算法還要再虛上一歲,就是九歲了,到了開始竄身高的年紀了,這半年李長安就長高了五釐米,這還是沒到長身高的黃金年齡,再過兩年,十歲往後,身高會竄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