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崑崙關大戰

 “大帥,為今之計,我等當以在邕州城外築起土城以便和邕州成犄角之勢,另外在江面上多佈置鐵鏈來封鎖河道,阻擋宋軍戰船。”察不花道。 

 “察不花,你的意思是按照我朝當年圍困襄陽城的辦法?”闊闊目視遠方,似乎又回到了那場耗時六年之久的苦戰。 

 “大帥說的沒錯。只不過當年我等圍困的是南朝的襄陽,如今卻是要把自己給圍起來了。”察不花道。 

 元軍當年對襄陽的圍困主要靠陸地築城和水面封鎖。 

 “大帥可令人在水道兩側高地上修建夾江堡,多配置投石機或者鐵質火炮以便封鎖江面。”察不花接著說道。 

 所謂的“夾江堡”就是在河道兩側的高地修建一左一右兩處隔江相望的堡壘。 

 歷史上,蒙元就是這樣做的。 

 峴山和鹿門山正好隔江相望,元軍在這兩座山頭修築土堡,正好可以佔據高地,控制漢水航道。 

 襄陽峴山是相當有名的,到處皆是名勝、古蹟。大耳賊馬躍檀溪,鳳林關射殺孫文臺,羊祜墮淚碑,杜預沉潭碑…… 

 鹿門山,原名蘇嶺山,位於襄陽東津新區南約30裡處。瀕臨漢江,與峴山隔江相望。 

 這便是“夾江堡”。 

 如果沒有遠程打擊能力,縱然是形成“夾江堡”也不行。 

 所以必須要在高地上設置西域炮,甚至是火炮。 

 除了在陸地上修建星羅棋佈的土堡外,封鎖水面也很重要,而且辦法也很簡單,在水面中心區域打入木樁,築起水面高臺,並且在高臺上放置強弓硬弩。 

 然後用鐵籠盛滿石頭,懸掛在高臺下面,阻擋宋軍船隻通行。 

 一道又一道的高臺,就如同一座座水面上的堡壘一般,橫跨在江面上。 

 至於說水面上打入柵欄,再用鐵鏈橫江,以及水面之下放置尖銳的原木、鐵錐等,這些手段都屬於常規操作,不值一提。 

 “此計甚好,哪怕南朝水陸並進,也必然令其無法前行半步。”此時的闊闊想起了當年被圍困的水洩不通的襄陽城,微微點頭示意道。 

 邕州和襄陽又不太一樣,襄陽屬於四面合圍。 

 當年縱有勇士張貴和張順兩兄弟拼死為襄陽運送補給也只不過是激起一朵浪花罷了,與大局無關痛癢。 

 而如今的闊闊等人只需要守住宋軍通往邕州的道路即可,故而,邕州城並不存在缺少補給的情況。 

 “若南朝兵至,大帥可從邕州出兵逐一增援。”察不花繼續說道。 

 “甚好,就依你的計策行事吧。南朝賊寇將至,讓兒郎們抓緊時間。”闊闊道。 

 “大帥,崑崙關對於邕州至關重要,如今宋軍離關口不過數十里,一日之間便可抵達,大帥要做好萬全準備啊。”察不花道。 

 這話就很明顯了,無非就是增派人馬,依託險峻要塞阻擋宋軍罷了。 

 “本帥準備親往崑崙關,邕州水道就交給你了。”闊闊道。 

 “大帥,即便是江面層層佈防也只能起到延緩作用,時間一長還是擋不住宋軍的。事態緊急,大帥要做好萬全準備,倘若……”察不花道。 

 不管是鐵索橫江還是水底設置鐵錐,哪怕是江面上設置高臺,說白了,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死的,豈能擋住了活人? 

 一個一個拔掉即可,無非費點時間罷了。 

 水戰,比的是誰的船多。並不是誰的鐵鏈子更粗,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