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琉求戰略

 “官家,諸位,蒙元大都的事情,我朝鞭長莫及,不如議一議我朝下一步當如何應對才是。”陸秀夫還是比較穩重的,直奔問題關鍵所在。

 “目前據錦衣衛傳回的消息,大都之亂已被平定,至於說忽必烈如何清理門戶我等就不用去操心了。朕以為,這韃酋二次征伐小日子國敗局已定,趁此良機,我朝也該有所行動才是。”趙昺道。

 “這韃酋還真是不消停,三年前攻打倭國失敗,沒想到去歲再次興兵征討。九千餘艘戰船,十五萬兵馬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韃酋窮兵黷武必將耗費國力,增加賦稅必成定局,到那時北方各地反抗暴元之勢恐怕會愈演愈烈。”陸秀夫道。

 陸秀夫作為百官之首,文官之魁,從政治上分析了征伐失敗的後果。

 “陸相,雖說這韃酋不肯消停,不過話說回來,此事對我朝卻是個好消息。”文天祥插話道。

 眾人對於兩位丞相的話也是頗為認同,坐在那小聲討論著。

 “官家,此次韃子損兵折將,國力虛耗,我朝也當有所動作,給韃酋祝賀一番。”張世傑說道。

 “啟奏官家,末將以為張將軍所言極是,我朝趁此良機也當送給韃酋一份厚禮?”陳吊眼也附和著。

 “不錯,朕意已決,諸位且看這裡!”趙昺再次起身來到地圖前面,指著一地說道。

 “琉求。”眾人盯著地圖說道。

 “不錯,朕以為這個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朕決意派水師一部前往琉求,一來支援我朝百姓在琉求的生產生活。二來,以琉求為基地,可直接對泉州形成威懾,甚至可以威脅榕城,乃至錢塘灣一帶。”

 榕城即福州。

 德佑二年,即1276年,蒙元軍隊攻佔臨安後,趙昺他哥益王趙昰在福州稱帝,改年號為景炎,同時改福州為福安。

 宋代已經有了橫越海峽的航線,漁民先到澎湖,再進入寶島。在當時移居者多以福建路泉州等地漁民為主。

 到了鄭明時期,移居者就更多了。

 (1662年—1683年的寶島被稱為鄭明時期。)

 收復琉求之後,宋朝進可攻退可守。如果蒙元從福建路進攻廣南東路,榕城必然空虛。

 如果蒙元從江南西路而來,宋朝水師可順勢向福建路進兵,逼迫江南西路的元軍馳援江南西路。

 調動敵人,令蒙元首尾不能相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