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莽山 作品

第166章 御前軍事會議

 祥興二年三月初,昌江通往海口的官道上,五千宋軍正在急行軍。 

 大宋陸軍第三軍軍長陳吊眼,以及所屬的兩位師長陳桂龍、冉安國分別坐在高頭大馬上,並肩而行。 

 第三軍另一位師長劉子俊則領著剩餘兵馬繼續駐守在昌江駐地。 

 “快,都跟上,加快速度。”陳吊眼轉過身大手一揮,命令道。 

 “軍座,終於又要打仗了,兒郎們都快憋瘋了,這次咱們第三軍可得要好好露露臉了。”師長冉安國在一旁一臉期待地說著。 

 “此次大戰雖說以海軍為主,但我等也要做好萬全準備,隨時聽候丞相調遣。”陳吊眼看了看身邊的幾位高級將領說道。 

 “末將得令。”眾人道。 

 陳吊眼回頭看看天上的太陽,發現時辰已經不早。 

 略感心急地說道:“陳師長,陛下急召入京,時間緊急,我和冉安國師長先行一步,你帶領兒郎們前往集結地點,記住,五日之內必須抵達。” 

 “末將得令!”陳桂龍大喊一聲。 

 “走!”陳吊眼帶著冉安國和一群親兵脫離了大部隊,縱馬疾行。 

 昌江距離海口大約三百里,五日之內也是可以抵達的。 

 如果加點速度四日半即可。 

 古代行軍是很緩慢的,一天行軍只有區區四五十里。 

 一日六十華里已經是強軍了。 

 關於古代行軍速度,我們一直存在疑惑。 

 通常會覺得行動過於緩慢,平時快步走的時候,一小時也能走個十里路的,甚至更多。 

 算下來一天怎麼也能走個七八十里地。 

 但不能這樣算。 

 一小時走十里,一天能連續走八個小時? 

 就算第一天連續走八個小時,第二天還能堅持八個小時? 

 第三天,第四天呢…… 

 而且這還是在沒有任何負重的情況下完成的,頂多帶杯水,帶個手機啥的。 

 扛一袋大米,不說二十斤的,更不說五十斤一袋的,按照最小十斤重的試試。 

 三國時期,司馬懿遠征遼東,魏明帝曹叡曾問道多久可以班師回朝。 

 司馬懿則回答:此去遼東四千裡,去時一百日,作戰百日,休整六十日,回程一百日,來回共需時一年。 

 四千里路,去時一百日,每日不過行軍四十里,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已經是很快了。 

 大軍行軍途中前後左右都有探馬斥候,近則五里,遠則數十里。 

 更有甚者探索範圍可達一二百里。 

 當斥候發現敵情回來報告的時候,才開始披甲。 

 陳桂龍率領著五千宋軍,倒也不擔心遭遇什麼埋伏。 

 即便如此,那也得必須按照軍中規矩來,斥候四散而出,不時又有斥候報告著各種情況。 

 大宋祥興二年三月初六, 

 海口行朝皇宮,御書房。 

 趙與珞、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陳吊眼、曾淵子、鄒渢、趙孟濚、蘇劉義、馬南寶、陳惟中、江鉦等大宋最重要的文臣武將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