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將軍炮

 火藥的製作已經達到了巔峰,無法升級,除非做出來更高級別的無煙火藥。 

 但這玩意兒需要化學知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再一個原因,無煙火藥主要用於近現代槍炮的使用。 

 近代著名的馬克沁重機槍的子彈使用的才是無煙火藥。 

 但是趙昺沒有馬克沁重機槍啊,更沒有噴藍火的加特林機關槍。 

 燧發槍是16世紀才出現的“高科技”,以現在13世紀末的宋蒙戰爭來說,絕對是降維打擊的存在,足夠用了。 

 燧發槍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遭遇大風雨天氣。 

 淅淅瀝瀝的小雨倒也無妨。 

 “張卿,朕的大將軍炮如何了?”趙昺樂呵呵地問道。 

 事實上,趙昺是多此一問。 

 趙昺在收到李恩的奏報之後,大喜過望,故而馬不停蹄,急不可耐地來到昌江,只為了親眼觀看大將軍炮的威力。 

 大將軍炮採用的是明朝後期“紅夷大炮”的原理,只不過化鑄鐵為鋼炮。 

 滿清自身的原因,把“紅夷大炮”改成了“紅衣大炮”。 

 不管叫什麼名字,其實原理都一樣的。 

 就是一個尾部被堵住了的長管的炮筒,然後安置在炮車上,以牲畜牽引移動,用於野戰。 

 或者安置在城牆之上,亦或者放在戰船上。 

 作戰時,把定量的火藥倒進炮筒,壓實,再把鐵疙瘩或者霰彈塞進炮膛。 

 其尾部鑽一個引火孔,點燃藥捻子引燃炮膛內的火藥,發射實彈或者霰彈。 

 說起來簡單的很,但是能做出來,並且保證不炸膛,那可不是嘴皮子上下一動就能做出來了。 

 其製造過程相當複雜,退火、淬火等工藝才能製作出來。 

 畢竟是第一次搞這種前裝滑膛炮,反覆測試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保證安全,測試時的藥捻子都是老長老長的,點燃之後,撒丫子得趕緊往回跑吧,有多遠跑多遠。 

 其威力那可不是“漏氣”的佛郎機炮能比得了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發射速度太慢了。 

 一開炮,整個大炮和炮車能往後倒退數米之遠。 

 再次開炮之前需要重新把炮車推上去,架退式火炮都是這副樣子,誰也沒有辦法。 

 這便是架退式火炮的悲哀。 

 別被古裝電視劇裡炮火連天,而炮車卻在原地一動不動給迷惑了。 

 拍戲嘛,能冒個煙就行了。 

 另一種更先進的也就是現代影視劇經常看到的管退式火炮。 

 這種打一炮就縮一下“脖子”的就是管退式火炮。 

 直到十九世紀的清末,全世界還在使用架退式火炮硬抗後座力。 

 火炮雖然越來越厲害,但在對付恐怖的後座力問題上,並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