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犒賞三軍

 海口城門口。 

 幾隻大紅的獅子,歡快地舞動著。 

 “放炮!” 

 趙與珞一聲令下,鞭炮被點燃。 

 鞭炮齊鳴,噼裡啪啦。 

 煙花升空,五彩斑斕。 

 嗩吶聲,鑼鼓聲,煙花爆竹聲,交織在一起,整個海口一片熱鬧、喜慶。 

 “爹爹,孃親,快看啊,那隻煙花飛得好高啊!”小孩子們更是嘰嘰喳喳,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 

 趙昺騎上自己的小馬駒,擺個姿勢,坐得端正儘量顯得威風一點。 

 …… 

 “太后娘們,大喜啊,陛下回來了,已經快到城門口了。”李公公走進慈寧宮,一臉笑容提高了聲音說道。 

 “列祖列宗保佑,我兒回來了,真是太好了。” 

 “回太后娘娘,陛下回來了,您聽這鞭炮聲。” 

 “好啊,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楊太后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海口城內,百姓們站在道路兩側,迎接凱旋歸來的大宋天子。 

 為了趙昺的安全,整個城內大街小巷,包括臨街的窗口,甚至是房頂上都佈置了不少守衛。 

 然而,騎著馬完全暴露在眾人面前的趙昺,還是讓錦衣衛、海口守軍、本地衙役們倍感緊張,寸步不離。 

 雖然基本上沒有什麼危險,但事關重大誰也不敢冒險。 

 錦衣衛南鎮撫司同知江鉦,江老將軍更是橫刀立馬親自護衛左右,眼睛不時地掃過人群、街道、窗口以及房頂,絕對是片刻不敢大意。 

 趙昺騎著馬,一路向著皇城走去,一路上耍足了威風。 

 “趙官家,小老頭祝賀您凱旋歸來。” 

 “趙官家威武。” 

 道路兩側,有“認識”趙昺的百姓熱情地問候著。 

 而趙昺也時不時的和那些從碙州撤離的老熟人,打個招呼,順便再說上兩句,讓這些跟隨趙昺一起南撤的老人們倍感榮耀。 

 趙昺走得很慢,但海口並不大,到達皇宮門口其實也用不了多久。 

 金鑾殿上,趙昺端坐在龍椅上。 

 接著便是文武百官們長揖行禮,三呼萬歲。 

 宋朝並不流行跪拜之禮,除了重大的朝會(比如說正旦,也就是正月初一那天的朝會)、盛大的場合(皇帝生日等等),都是無需跪拜的。 

 在宋朝,大臣擅自殿前下跪那是要被視為君前失儀的,要被罰款的,甚至有可能還要捱揍的。 

 但該有的規矩還是要有的,比如不得無故遲到、早退。 

 朝會時間不得打哈欠、打噴嚏等等。 

 還有不準放p…… 

 跪拜之禮起於蒙元,流行於明朝,滿清則將其發揚光大。 

 滿清漢人不當人,奴才都算不上。 

 除了皇帝都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