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五蠹之禍

面對如此矛盾的法治體系,即使再出現是個皇帝,也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我這樣說沒問題吧?”

朱家父子若有所思,覺得馬皇后授業的口吻,愈發有聯繫上的那味兒了。

“再講兩個小故事。”

“楚國有個仁義之士,他父親偷了別人的羊,於是他就找到令尹,檢舉揭發了偷東西的父親。”

“結果令尹卻認為他對父親不孝,最後判了他死罪。”

馬皇后嘆道:“還有魯國的無名士卒,每次跟隨國君去征戰,每次都第一個逃跑,後來孔夫子問其原因。”

“他說家有老人自己不敢戰死,結果孔夫子就認為他是孝子,最後推舉他做了官。”

“君主的忠誠成了父親的逆子,父親的逆子成了君主的忠臣,屬實讓人沒法評價。”

“之前那個令尹殺了品行好的人,伺候楚國之惡變再無人檢舉。”

“自從孔夫子獎賞了一個逃兵,此後魯國之兵逢戰就要逃跑。”

“誰才是對的?”

馬皇后擺正身子,正色道:

“所以早在倉頡造字的時候,就知道公與私的關係必然相悖。”

“如果君主主要贊成私人的利益,必然要損傷自己的國力。

“殺敵有功的人本該受賞,結果回軍後又大喊仁愛,攻城破敵的人本該授爵,結果歸來後又說什麼兼愛。”

“如此的君臣關係必然就不穩固。”

聽到這。

朱元璋不由自主的點點頭,十分認可對方講的一番話。

說白了,這也是大明存在的問題之一,更是文武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各有各的小心思,各有各的小算盤。

大明能好才叫見鬼。

代入其中,皇帝的思想倘若不堅定,始終處於左右搖擺的狀態,王朝也勢必逐漸走向衰亡。

所以林澈才會耐心給太子堅定思想。

念及至此。

朱元璋搖頭苦笑,沒有開言打斷。

“國家富足要靠農民,卻又給儒生帶來便利,攻城略地要有士兵,卻又給遊俠送去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