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硝的來源

 比如鹽土地,經過一冬時間,在鹽土上層出現一層黃色土質浮於地面。春雨來臨前,要很快進行刮掃,這些刮掃下來的就是硝土。

 硝土還一般存在於廁所、豬、牛欄屋,庭院的老牆腳,崖邊,巖洞以及不易被雨水沖洗的地面。硝土潮溼,不易曬乾,經太陽曝曬後略變紫紅色。人們把這些收刮下來,也能得到硝土。

 很多窮苦老百姓收集硝土是為了代替鹽的,也叫硝鹽,不過和鹽的味道差多了。

 硝土收集主要是在冬春兩個少雨的季節,硝土收集完後就開始熬製。

 硝土先用篩去除土塊磚石等雜質。用大鐵鍋裝入清水然後加硝土,邊加邊攪,使硝土充分溶化、靜置,撈去水面浮沫。把溶化液倒入大缸中,加入白礬少許,使溶液快速澄清,濾出土質。然後將濾液倒入鐵鍋中,文火加熱,要充分攪拌,再移入大缸中,保溫,靜置半小時,待沉澱觀察,看有無沉澱。若沒有,待冷卻結晶為毛硝;若有沉澱,等沉澱下去,吸淨液,冷卻結晶得毛硝。

 將結晶出的毛硝倒鍋內然後加火進行熬製。當水分減少到40%左右即可停火。把濃縮液倒入缸中進行粒狀結晶,為之水硝。將水硝再次入鍋,用文火使水分繼續蒸發,最後倒入鍋中進行冷卻結晶,則硝製成。

 可見這個時代硝的獲得是多麼困難,和辛苦。

 其實後來火藥作為武器流行開以後,還有句諺語“熬硝千日,不敵將軍一炮,”和平年代硝人們還能用硝製作鞭炮,戰爭就不允許了,優先供應軍隊。

 別說古代制硝困難,就說近代吧,

 在華北平原,農村的窮人們,為了掙錢,補貼家用,經常在春冬兩季,都爭相黎明前早起掃硝土。

 每天黎明前雞叫四遍時起床,帶上掃把、盛土的口袋、箢子等,在村莊裡宅基地或磚土牆上刮掃硝土,早飯後推著土車(一種木製的獨輪雙把的平板車)帶上工具,到田野的鹽鹼地上掃鹽土。

 那時有順口溜:窮人日子實在苦,大人小孩掃鹽土,不怕寒冷不怕累,想著好能填飽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