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一 作品

第一百十六章 康莊大道

私營企業主通過學習和討論,認識了自己命運與國家前途的一致性,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走公私合營的康莊大道。

一個全鄉知名的有頭有臉的民族資本家葛洪祥,經歷過舊中國喪權辱國、列強欺凌、民眾苦不堪言的重重黑暗,他第一個上臺發言:講述他40多年來坎坷的經歷,以親身感受,揭露帝國主義與中國官僚資本壓迫和摧殘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種種行徑,生動地說明中國民族資本家單靠實業救不了國,靠私有制救不了國,能救國的只有社會主義、只有公私合營這公有制。只有跟著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讓在舊中國已經奄奄一息的民族實業煥發出勃勃生機。他第一個報了名。

得到全場熱烈響應。

潘偉珍也上臺發言,她首先談了自己的遭遇,個體工商戶猶如一根筷子,容易折斷,小偷及無理取鬧的比比皆是,甚至店面小店內貨物雜亂無章,沒有防火滅火措施,容易引發火災,在咱們近處就發生了幾次。麻雀雖小也要五臟六腑齊全,浪費嚴重,私營業主猶如一隻小船在江河中航行經不住風浪,我們三個店要想整合升級卻阻力重重,舉步維艱,走投無路,現在既然政府號召公私合營,這猶如及時雨,幾十根筷子綁在一起難折斷,小船成了大船不怕風吹雨打,人多力量大,人多主意多,人定勝天,我第二個報名參加公私合營。

她的發言也得到了熱烈的掌聲,二位新人雜貨店老闆也接著報了名,三位聯名寫了"公私合營"申請書。接著又有十多人報了名,寫了申請書。抱著公私合營自覺自願的原則,鄉上把首批工商戶進行整合,首先進行房產財產登記,股金由國家付給定息,對老闆及職員按能力技術貢獻評定工資。鎮上以個體工商戶為基礎成立了供銷合作社,主任是鎮上選派,副主任中一位是資方代表,大家選舉潘偉珍,可她以家中事多,能力不夠為由推辭了。她推薦了一位年輕力壯的守法老闆。另一位副主任則是職工代表。鎮上新造了一批店面,同類企業合併,潘偉珍他們三個店只保留一個賣雜貨,其他兩家搬進新店面賣百貨。供銷社辦起了食堂,省下了各店自己做飯的用工。一切按照潘偉珍的設想行事。潘偉珍清產核資有5萬元以上,按定息五釐計算,她每年有200多元的收入,還有職工的薪水,她的生活比私營時更穩定和有保障,所以她很擁護公私合營的政策,到處為公私合營奔走呼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