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 作品

第190章 大同國

第190章 大同國

凌遲完多鐸的楊豐,緊接著到京口迎接了懿安皇后。

當然,他實際上是來迎接懿安皇后的。

凌遲多鐸只是順便。

而我大明懿安皇后雖然是歷經兩帝,但其實還不到四十,她是十五嫁給天啟,今年才三十八,雖然在多爾袞手中做了大半年俘虜,但實際上一直沒受什麼欺辱。畢竟多爾袞打著的旗號是崇禎已經遇害,現在西安那個是假的,他是受大明嗣君也就是朱慈烺的邀請,興義師入關為大明平亂。

至於佔據京城……

割讓的。

這是給清軍的酬勞。

以當年宋金分界線,這條線以北都給我大清。

理論依據當然是這原本就是當年金國的,我大清之前自稱後金,當然有理由恢復金國疆域。

而西安就不用說了,那屬於闖逆扶持傀儡的偽政權,至於江南監國朝廷則屬於被奸臣楊豐為首控制,抗拒大明皇帝的割據勢力,佯為忠臣,實則行割據之事。

然後以寧南伯左良玉為首的忠臣義士試圖撥亂反正。

但慘遭毒手。

當然,這都是他們自稱的,用來忽悠控制區的,但實際上朱慈烺始終沒有以大明皇帝名義發任何旨意,多爾袞替他發出的那些,因為沒有他的簽名,在不能行璽的情況下,也統統被視為偽造的。但無論如何,多爾袞終究得維護這個哪怕自娛自樂的理論體系,而北方投降的包括吳三桂等實權派,也靠著這個理論體系忽悠屬下。

說忽悠也不對。

畢竟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但無論如何,有這麼套東西終究顏面上好看些,還能有個牌坊立著。

這種情況下對張嫣也罷,對朱慈烺也罷,都需要保持起碼的禮節,甚至朱慈烺偶爾還被安排露個面,多爾袞牽著他的手,然後一幫投降的官員歡呼明清兄弟一家親,而張嫣也被多爾袞單單撥了一處宮殿,就這樣直到作為交換品被送到寧海城……

京口。

“豪格沒把大玉兒殺了?”

楊豐饒有興趣地問正是好年齡的懿安皇后。

這可是全國海選的。

尤其是明末政客都喜歡在民間偷偷選人培養,然後送進宮當內應,所以明朝後期這些后妃都是真正絕色,這可不是我大清只限於旗人,所以選擇範圍嚴重受限,以至於成色暴跌。

幾千萬少女裡選出的,和幾十萬裡面選出的可不是一個級別。

“柱國為何有此問?”

張嫣笑得很嫣然地說道。

“好奇而已。”

楊豐說道。

“那想來多爾袞也與柱國一般想法了。

老身去寧海城是多爾袞親信何洛會率領三千兵馬護送,在路上的確遭遇過據說反賊,至於那大玉兒回去路上還會遭遇多少反賊,就非老身所知。倒是柱國對其稱呼頗為有趣,據說這還是她閨名,過去別說是大明民間,就是建虜裡面知道的也沒多少。

柱國從何得知?”

張嫣拿團扇遮嘴,明顯笑得很開心地說道。

話說民間謠言,都已經編造了無數版本楊柱國和大玉兒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懿安皇后這笑容也很正常。

“呃,這個,是神仙告訴我的。”

楊豐厚顏無恥地說道。

“連她與那多爾袞私情?”

張嫣說道。

“這個倒是用不著神仙,就算建虜裡知道此事的也大有人在,他們也不是很在乎這個,據我推測,她回去後很可能會下嫁多爾袞,以此來鞏固雙方的同盟。”

楊豐說道。

“太后還能下嫁?”

張嫣驚愕地瞪大眼睛說道。

“當然能,大玉兒一家三代都給黃臺吉做妃子,再有個太后下嫁又有什麼大不了?如此多爾袞與大玉兒地位都穩固,福臨更不用怕被踢開,無論他在哪裡,他新爹和舊媽都能保他依舊是皇帝,兩黃旗也可以說,這皇位依然是黃臺吉後代的。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楊豐笑著說道。

“如此豈非掩耳盜鈴?”

張嫣說道。

“就是掩耳盜鈴啊,只是這年頭誰不是掩耳盜鈴?不掩耳盜鈴又怎樣,在這混亂的世道,一樣都是苟著,掩耳盜鈴過一天算一天吧!”

楊柱國很惆悵地看著天空。

他身後那些同樣前來迎接懿安皇后的官員士紳們,全都深有感觸,就連張國維,甚至帶兵的陳子龍,許都等人也一樣,被楊豐一句話搞得碼頭上氣氛都黯然了。掩耳盜鈴,大家都是掩耳盜鈴的苟著,北邊我大清掩耳盜鈴,無視皇帝被俘虜的事實,繼續讓一個已經落入敵人手中大半年的小孩當皇帝。南邊也掩耳盜鈴,把個十五歲少女弄到皇宮裡當監國,而且南北還一樣都在給這種掩耳盜鈴拼命解釋。

北邊當然是忠心了。

忠臣不事二主,福臨只要活著一天他都是我大清的聖主

明君。

無論他在哪兒。

南邊實在不好解釋,就乾脆借勢故意削弱皇權,正好各地耆老會需要爭取更大權力,先造勢再說,浙東文人們甚至已經開始宣傳泰西女主了。

實際上此前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到過廣東。

就是虎門衝突。

兩艘英國船到澳門,原本想通過葡萄牙人和大明貿易,但被葡萄牙人設計坑了,不明情況的英國人惱羞成怒,迴歸海盜的老本行。消息靈通的浙東文人們不知道從哪兒聽說了已經死了快半個世紀的伊麗莎白,開始出現介紹她的……

當然,內容與她無關。

明朝有著發達的出版業,什麼版權,盜版,跟風,工作室全有,西遊記火了立刻就出東遊記,北遊記,南遊記,後面倆是一個人寫的,不過準確說是一個工作室寫的,速度快的幾天一本。所以與伊麗莎白沒有任何關係的伊麗莎白的故事,已經以偽遊記方式上市,名字當然也不是伊麗莎白,但寫的的確是英國。

諳厄利亞。

至於這個讀音究竟是怎麼音譯而成已經很說了。

明朝對這些海外國家音譯,除了部分早就有的,新知道的可能是粵語音譯也可能是閩南話音譯,甚至還有可能是這些方言音譯都屬於二譯三譯,都不一定是從原主語言音譯。

如果閩南話音譯拉丁語英國,然後再轉成漢字再用官話轉讀,那就更別指望找出和現代接近的了。

當然,英國是確定的,畢竟這個名字就標在地圖上。

不得不說浙東士紳為了掩耳盜鈴也做足了工作。

自有大儒辯經啊!

只要他們選擇接受一個統治者,自然就會為這個統治尋找法理依據。

在一片黯然中,懿安皇后登岸進入鎮江城,接下來她將轉乘馬車前往南京,因為入冬風向已經轉為西北風,再繼續坐船向南京風向不利。而楊豐當然帶兵護送,他暫時還不準備回山東,主要是銀子太多,處理起來需要時間,這可是將近兩千萬的鉅款。另外還有各地秋收的糧食,除了蘇州士紳必須給的兩百八十萬石,他還在湖廣,江西收購不少糧食,現在已經開始向山東運輸。

這兩省,尤其是江西,是目前大明受戰亂和天災波及最小的。

當然,也一樣遭受天災。

明末就沒有不遭災的省份。

鎮江。

行宮內。

“大同國?”

楊豐拿著面前的小冊子。

他面前的鎮江知府,一臉惶恐地站在那裡,而一個年輕人,則老老實實跪在楊柱國面前。

“回柱國,這是半個月前,在鎮江城內售賣的,學生雖流寓鎮江,但一直心憂國事,於書店偶然遇到,原本以為是嚮慕大同之世,勸人忠義者,卻不想盡是些無君無父之言,學生擔心這妖書繼續傳播,恐有愚民為其所惑,故攜此書前來檢舉。”

那年輕人一臉憂國憂民地凝重說道。

鎮江知府強顏歡笑,堆起滿臉笑容向楊豐一拱手。

“柱國,一本書而已,或許有些狂言也無足掛齒。

如今書商都如此。

這些只為賣錢的,都喜歡弄些聳人聽聞的東西,不然沒人買,但也只是為了銀子,要說他們有什麼別的心思,這個就笑話了,寫這些書賣的,都是些不得志秀才,甚至童生,被僱了胡編亂造而已。

連名字都輪不到,多數都是書商名字。”

他說道。

話說他也沒想到突然發生這種意外。

楊豐護衛懿安皇后入住行宮,緊接著這個年輕人就上門檢舉,楊豐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自然有權接受民間檢舉,事實上他到哪裡都鼓勵民間向他檢舉,但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居然拿著這本大同國,檢舉作者蠱惑人心,意圖以妖書攪亂大明。不過這件事本身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書在明末的江南真不稀罕,那些書商為了賺錢,都是編得聳人聽聞些,不把內容寫的誇張點沒人氣啊!

反正就是編唄!

“狂言?”

楊豐冷笑一聲。

緊接著他彷彿很投入般翻看著。

至於為什麼說彷彿……

這他瑪是他自己編的。

他編的這本大同國,內容除了介紹目前各國大致的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改進了黃宗羲那套,後者書院議政,他直接改成耆老會和書院兩級體系,把皇權踢到一邊,天子垂拱而治,當個蓋章機器就行了。總之以黃宗羲的設想為基礎再加上目前各地現實,還有歐洲如荷蘭制度做參照,自己編出一個幻想中的大同國。然後讓自己手下,通過層層轉售最終落到鎮江一個書商手中,而後者最先在鎮江出售,不過這時候應該已經流傳到蘇州了。

明朝發達的出版業,民間極高的識字率,讓這本小冊子迅速氾濫。

盜版已經有了。

他手裡這本明顯就是盜版,估計是這個安排的人今天才剛買。

之前他印的那批正版已經賣完。

“這可不是狂言,都有根有據,不但引經據典,且都有泰西做參照,更何況各地耆老會都有,不少地方書院也的確成了士子指點江山之地,昨日在揚州還有幾個書院學生堵著耆老會,要耆老會掏銀子修繕受損書院。

這是故意的。

有人故意散播出來蠱惑民心。

咱們都是陛下忠臣,雖然形勢所迫不得不容些權宜之計,但也僅僅是權宜之計,先撐過這段日子,局勢穩定了還是得回到正途。

大同國?

別忘了咱們的國號是大明。

此風斷不可長,立刻查抄各地所有書店,有此書者一律查封,按照有一本罰一兩來罰銀,待交完罰銀才許重新開業,另外民間持有者,限一個月內都交給學官,然後當眾焚燬。一個月後許民間檢舉,私藏者一本罰銀二十兩,杖二十,檢舉者賞十兩,另外追查其書商作者,以妖言惑眾論處。”

楊柱國惡狠狠地說道。

緊接著他看了看那年輕人……

“至於你,既然是生員,以後就跟著本官吧!”

他說道。

“謝柱國栽培!”

年輕人趕緊說道。

知府也趕緊答應,然後匆忙離開了。

楊豐一臉深沉地玩著他手裡的大同國。

“得加速啊!”

他感慨地說道。

封禁?

我大明的封禁相當於熱搜頭條。

真的,不封禁反而好些,畢竟這個時代缺乏有效的廣告手段,哪怕書籍也有一定的地域侷限,傳播擴散的速度相對較慢,但明朝有一個全國性的廣告手段……

邸抄。

只要是朝廷的封禁,會和朝廷的其他政令一起,通過驛站系統,向全國所有城市發出,而各地那些抄邸報的,又會將自己從官府抄寫的邸報,送到那些士紳手中。後者會立刻知道大明出了需要封禁的書籍,那麼結果就是所有士紳都會去專門購買,而各地書商會立刻湧向源頭然後採購帶回去。這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廣告,所以明朝封禁李贄封禁到遍佈士紳後宅,甚至連女人都崇拜他。

這不是封禁,這是廣告,沒有我大清抓住殺全家的果決,封禁到最後結果就是全國氾濫。

的確得加速了。

這時候各地士紳已經踏出了實際的腳步,相反理論體系還沒跟上,畢竟各地士紳追捧的學派不同,對目前局勢的理論解釋也不同,那麼就需要一個讓他們豁然開朗的東西,讓他們拋下心中最後那點負擔,真正向著新時代的曙光前進。

至於楊豐……

當然在前面拿著大棒等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