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 作品

第177章 祖宗之法不可變!

 第177章 祖宗之法不可變!

 南京。

 “簡直荒謬,他以為他是誰,江南之主嗎?”

 代理禮部尚書賀世壽,看著堵胤錫帶來的信。

 當然,是給監國的,但監國其實不怎麼管事,畢竟她還在守孝,所以看完知道與她無關之後,就很失落地甩給馬士英,剩下就是馬士英為首的內閣和九卿廷議來處理了。監國朝廷建立之後,目前政務處理依舊延續了廷議制度,依舊是閣臣和九卿共同商議,而且也不準備改變,事實上這個制度在目前來講完全符合各方利益。

 沒必要改變。

 而且廷議本來也是明朝後期面對重大事務時候通用的慣例。

 崇禎就經常召集內閣和九卿這樣廷議。

 首輔都得廷議決定。

 至於楊豐的開價……

 第一,收復南京後,左良玉搶的銀子全歸他。

 而糧長是通過劃片,在每萬石稅糧的片區內,由土地最多的擔任,由他負責徵糧,準確說是裡甲負責帶著民夫把糧食送他那裡,他送指定官倉,這個倒不重要,朱元璋這套的關鍵就是南京屬於水運中心,所以運輸相對簡單。

 左良玉搶的那些銀子肯定歸他,然後由他主持分配,畢竟高傑等人都還在等著,而且楊豐在分配方面稱得上信譽卓著,後者也接受他的分配。

 尤其是對於蘇松常嘉湖杭這塊可以說士紳的核心區來說,因為他們最重要產業都是紡織,大量農田實際上種的是棉花,是桑麻,不產糧食。而他們的糧食大量從湖廣運來。而楊豐要恢復徵糧,因為距離關係,向其他各省的推行肯定不快,南直隸肯定是第一批,其實一條鞭法沒有真正完成全國,南直隸是真正完成的,但部分省份依然收糧,所以也不可能從別的省開始。但問題是這一帶大量農田都種經濟作物,根本不種糧食,而種田的佃戶也不會高價去買外地糧交稅同時種棉花。他們會自己種水稻,減少棉花種植面積,然後這些地方的紡織業會面臨原料短缺,外省原料就會漲價,士紳們在紡織業上賺的錢會銳減。

 第二,恢復稅收徵糧。

 甚至外省紡織業趁機崛起。

 這些文臣和他們背後的士紳們就算眼饞,也不敢在這個問題上糾纏。

 比如山東。

 三次而已。

 話說朱元璋定的,那就沒有對士紳好的制度。

 這個倒是沒什麼可說的。

 重要的是……

 這,這就只能說是無理取鬧了。

 而且徵銀需要佃戶賣棉花賣糧食換銀子來交稅,作為控制貿易的士紳還可以壓榨一次,但直接收糧食就沒有他們壓榨的餘地了。

 準確說全面恢復朱元璋時候的稅收體制,即完全廢除一條鞭法改革後的徵銀,在地方恢復糧長制度,並由糧長征糧運輸到官倉。

 他們的原則就是犧牲那些勳貴來滿足楊豐的胃口,至於合法性的事情這個更好解決,城內勳貴都附逆了,他們都把左良玉部下大將請到自己家,讓自己的女人在床上伺候了,這還不算附逆那怎麼才算附逆?

 就算有鐵券也不行啊!

 鐵券就免三死,免一次劃一道,三次劃完就作廢。

 但是……

 認命吧!

 這個沒什麼懸念。

 尤其是他那個是由糧長負責徵稅的。

 他們肯定認命。

 這個制度很壞。

 等進城就是給他們一人找三十項死罪也沒問題,再說附逆本來就不在免死範圍,所以要麼砍頭抄家,要麼別再糾纏你們的銀子。

 收不夠自己補啊!

 必須收夠一萬石。

 缺多少自己就拿糧食補多少。

 這他瑪完全是禍害士紳的制度啊!

 當然,有些好處,比如糧長做好了可以當官,甚至洪武朝尚書都有從糧長提拔起來的,但問題是現在地方夠資格當糧長的士紳,有哪個缺官做?誰不是舉人進士,誰家不是世代簪纓,缺這個不值一提的機會嗎?

 而且想想就知道,楊豐不會簡單拍腦門子就想這麼做,這個傢伙在山東就搞人口普查,田產普查,所以他改回徵糧是假,藉機會搞人口和田產普查是真的。而且山東士紳家奴婢超過法定數量的都要交丁銀的,每個奴婢都是有人頭稅的,他清查完肯定也要江南士紳交人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