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 作品

第145章 左良玉大戰楊少保

 第145章 左良玉大戰楊少保

 楊少保在淮安秋毫無犯。

 這地方其實

 都是他的生意夥伴,不好下手的。

 再說也用不著下手。

 鹽商都是懂事的人,在知道楊少保想幹什麼後,淮安鹽商以對待多鐸的標準,以最快速度湊了三十萬兩送給他……

 送。

 借錢?

 您這不是打我們臉嗎?

 值此國難當頭,正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前線將士與建虜血戰,我們這些有錢的給兄弟們點酒錢算什麼?直接就是犒軍銀,不用算在您的三百萬軍餉裡面,這是犒軍的,您可以另外再去敲詐三百萬,再說就才三十萬兩而已,多大點事啊,運往內陸的食鹽價格隨隨便便波動一下就行了,如今兵荒馬亂,這種運輸也是要冒生命危險的,價格波動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淮安鹽商其實一直沒斷了給楊豐犒軍。

 從上次他在淮安表演過掌上舞后,他至少三分之一的軍費就是淮揚鹽商承擔。

 雖然他們那三十萬收買多鐸的確失敗了,但那並不是他們的錯。

 他的仙種啊!

 不但仙種,還有仙藥。

 總之全是仙。

 他們只是以人的標準來面對野獸而。

 ……

 這些東西名氣巨大,無數商人從淮河,運河,黃河匯聚到淮安,然後通過鹽河北上海州,因為楊豐最核心的控制區其實就是海州,莒州,沂州這個三角區,然後向徐州延伸。

 再比如玻璃鏡。

 還有仙器。

 大塊玻璃鏡拿玻璃刀切割,然後配上精美的自制相框。

 當然,雖然那時候已經不再怕李自成南下了,但他們對楊豐的資助也依然沒斷。

 甚至還有乾脆買一船南瓜回去當美食的。

 實際上他也在自制玻璃鏡,不過目前還沒有成功,畢竟楊少保是直接從聚寶盆摸獎,又不是帶著全套技術資料過來,所以這種發展技術的事情需要一點時間。

 這片區域塢堡遍佈,嘉禾彌野。

 然後這些奸商們就在海州散開四處收購一切可以拿回去出售的,比如新作物種子,原本應該服用但被病人留下用來賺一筆的自制抗生素丸,其實就是膠囊拆開然後裹在蜂蜜裡做成的臘丸而已。這東西又不能直接給個膠囊讓病人吃,那劑量實在過於巨大,所以楊豐找了些女人專門負責拆了膠囊重新制作小劑量臘丸。

 更何況這座城市目前的繁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楊豐。

 他們才是對局勢把握最敏銳的。

 畢竟當初李自成直插京城時候,淮揚鹽商那也是驚恐萬分,尤其在李自成進京後,楊豐就更成了他們的守護神,至少當時除了楊豐,這運河線上也看不到其他能阻擋李自成的,直到山海關之戰鹽商才開始鬆一口氣。

 總之一切值得收購的。

 ……

 南瓜不同於其他作物。

 只是比過去大幅減少而已,但停止對他的資助還不至於。

 作為楊家莊戶那些塢堡的流民們是要把生產出來的糧食交給楊家的,然後由楊家主持再進行分配,實際上單純靠生產,他們依然是吃不飽飯的,新作物只能緩解饑荒而不是解決饑荒,讓莊戶吃飽飯還是靠著楊家供應的罐頭。而生產出來的糧食上交然後重新分配,最大限度保證了糧食的最低供應量,也就是說哪怕沒有罐頭和外購糧食補充,單純靠農業生產也能餓不死。

 不過南瓜為首的蔬菜類不在其中,這些是莊戶們可以自由支配,雖然他們為此開墾的荒地依然是楊家的。

 所以這些作物推廣極快,目前已經遍佈各地。

 也是莊戶們用於對外交易的主要產品。

 然後這些奸商們再匯聚到淮安並返回各地,實際上也有小商販把弄到的仙品在淮安出售給沒有門路的。

 收購也是要有門路的。

 沒門路讓人坑死,甚至乾脆人財兩空都有可能。

 民風淳樸嘛!

 古代都是這樣的。

 民風淳樸是對本地人的,外省商人沒有門路貿然路過,那板刀肉才是標準的。

 在運河被楊豐截斷,漕運量銳減的情況下,淮安依舊繁榮,就是因為多了這項產業,包括楊豐大量採購糧食布匹也是在淮安,甚至他和李自成之間的貿易也是走淮安。畢竟大宗貿易還是離不開水路,而到徐州陸路運輸遠比不上走鹽河到淮安,再轉黃河北上,為此楊豐甚至組織人力重新疏浚鹽河。而同樣因為運河在德州被楊豐截斷,所以北邊物資南下也只好走海路,雖然部分到長江口,但也有一部分到海州然後到淮安進運河,尤其是東江鎮重建後遼東的商品也主要是走這條路線進入大明。